第(2/3)頁 眾人點了點頭,這話沒毛病。 大明王廷未來的路還很長,確實也是任重而道遠,但大家都不擔憂,因為他們都看見了大明王廷的未來注定是一片光明的。 既然是光明的,那大家就愿意一直跟著李承乾走下去。 李承乾見狀繼續說道:「今日本王召集你們只有一件事。 雖然暫時大明王廷還算穩定,但老百姓卻是生計無著,連年的雪災已經將我們老百姓的底蘊幾乎都消耗干凈了。 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找到一條活路,一條能讓他們真正活下去的路。 之前雖然各城都創辦了長明商行,御寒的物資也都在平價對我們的老百姓發賣,但他們買得起么? 或者說,又有幾個人買得起? 哪怕是最便宜的手套,又是多少人可以承受得了的價格? 如果絕大多數的人都買不起,我們做這些的意義是什么?」 「殿下的意思是?」普西偌問道。 李承乾說道:「本王的意思很簡單,由朝廷牽頭,戶部為主,工部和將作監為輔,在大明十五城,興建工坊,為老百姓提供一個能養家糊口的工作。 不求大富大貴,但求能讓他們衣食無憂。 這是最基本的。 只有他們都能養活自己了,才會成為國家的助力。 工部呢,也盡量多弄一些工程出來,哪怕是修路也行,現在我們要為老百姓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自食其力的養活自己。…. 這對他們來說,不難,我們大明王廷的子民本就是勤勞而勇敢的,只要有這樣的機會,他們一定會不會放棄。 這要比我們直接拿糧食去養著他們要強! 作為一個國家,朝廷有義務去幫助他們,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可如此一來,靡費的錢糧可就多了。」普西偌說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你還是不懂,我們不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靡費的錢糧就少了么? 就好比德陽城陷入了災荒,朝廷要不要拿出糧食賑災?」 「不用吧?」普西偌說道,「以往我們就是這么過來的。」 我…… 李承乾捂住額頭不想說話,他倒是忘了這一茬兒。 可這能一樣么? 當時你們部落才多少 人? 就算慕容順不管你們,你們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來? 再說了,當時整個吐谷渾都在鬧雪災,地主家都沒余糧,誰還有余糧管你們。 這個事兒,說起來真怪不了慕容伏允。 若是當時只有赤水源一處鬧災禍,慕容伏允肯定會賑災的。 他再怎么昏庸也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這事兒真要細究起來,其實就一句話,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就赤水源一地這樣,慕容伏允還不管,那你看看赤水源的這些人會不會揭竿而起? 我他媽都要餓死了,你們倒好,吃香的喝辣的,這不是給我上眼藥么? 但當時整個吐谷渾都是如此,那大家就平衡了。 都是一群窮鬼,還他媽天憎人厭的,搞不好拼了老命搶來的,還不如自己一路上吃的多,那就沒必要了。 大家都有,相安無事,大家都沒,也能相安無事。 這就是人性。 「跟你說不通。」李承乾無語搖頭道,「聽我的就行。」 普西偌不吱聲了。 在眾人看來,聽李承乾的準沒錯,至少到現在為止,李承乾沒出過錯。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王廷可以成為李承乾一言堂的原因。 很快,李承乾就把具體的細節安排了出去。 對于這些,李承乾也是早早就有了規劃的。 當初他就跟契苾何力說過,工坊會進各城。 而這么做也有個好處,就是能促進那些還在草原上游蕩的牧民聚城而居。 安排完這些后,李承乾又看向普西偌,問道:「現如今,我大明王廷的牛羊有多少了?」 這么長時間的交易,戶部也是獲取了不少牛羊,聽李承乾問起,普西偌說道:「目前牛有三千,羊有七千,哪怕是加上牧民手里的那些,牛羊總數也不過兩萬出頭。」 這些年連年的雪災對畜牧業確實是一種打擊。 想當初,整個赤水源牛羊數十萬,到現在零頭都不夠。 「好好照看著。」李承乾搖了搖頭,也是頗為無奈。 等眾人散去后,大明王廷要在各城興建工坊的消息就傳了出來,同時傳出來的,還有各城都要招募大量的人手,每日工錢對于老百姓來說,那是相當的可觀。…. 這也充分說明了,李承乾是真的在想法子讓老百姓活下去。 好多人還擔心筑城結束后,就沒了新的活計養家糊口,這不就來了么。 一時間,整個大明王廷又沸騰了。 什么是王? 這才是王! 話雖然不多,但做的每一件事兒都能直掏你的心窩子。 這讓眾人怎么能不滿意! 這可是活命之恩啊! 李承乾有句話沒說錯,只要你愿意提供一個讓他們能養家糊口的工作,他們就愿意去做。 不是他們多勤勞或者多聽話,僅僅是因為大家都在求活。 而李承乾剛好給了他們求活的機會。 試想一下,有幾個君王這么對待過他們? 一時間,大明十五城時不時的就會傳來明王圣明的話語。 而大明宮燈火日夜不息,李承乾嘔心瀝血,誓要為大明王廷的子民謀求一條活路的故事,也在大明王廷傳遍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