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普西偌也走后,李承乾終于松了一口氣。 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對于普西偌三人,他說不上了解,但總歸是知道一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他們也不例外。 因為長安的動靜,或者說是因為自己給長安造成的錯覺,他不得不提前如此。 這打亂他計劃的同時,也讓他感到了危機感。 沒有人會等著他成長,也沒有人會等著他一步步做大,這就是現實! 次日,李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普祿勃齊去支援萬俟璞。 到了這時候,收編萬俟璞等人就成了當務之急。 大明王廷需要一支標桿立在草原之上。 “記住,你此行,只管殺戮!”在普祿勃齊臨走前,李承乾對他說道,“但在殺得他們膽寒的同時,別忘了告訴他們,你們來自日月山,來自所有被樓寧、慕容順所屠戮的幸存者集中營。 我們日月山,歡迎所有有心反抗樓寧如此暴行的任何人。 至于萬俟璞,不用逼迫他們,你不是一個善于言辭之人,有些時候,行動比言語更有說服力。” 普祿勃齊點了點頭,他也不喜歡這些動腦子的活。 換句話說,這家伙,天生就是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猛將,但絕對不是一個統帥三軍的將軍,至少現在不是。 等送走了普祿勃齊,李承乾又把劉三叫來。 對于劉三,李承乾只有一句話,就是讓他去通知馬業,是時候給日月山造勢了。 以前,為了避免被樓寧察覺到,李承乾一直很低調。 低調到幾乎都快被人遺忘了。 但如今,李承乾卻是改變了態度。 低調的本質,并非是為了讓人遺忘,而是為了在每一次高調的時候,都能讓人為之一振。 再說了,也不過是暴露一個名字。 關鍵是這日月山的名字還是李承乾取的,就算暴露了又有幾人知道? 他要做的,不過是告訴草原上的部落,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和樓寧有著血海深仇,但就是這群人,正在奮力的抵抗樓寧。 換言之,就是給所有不服樓寧、不服慕容順的人,指引了一個方向。 至于大明王廷,得了吧,沒必要。 雖然說打出大明王廷的名號更唬人一些,但也更招人恨一些。 搞不好慕容順都坐不住,會派人來鎮壓。 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李承乾永遠也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這之后,李承乾一連幾天都撲在了張二牛和方鐵匠的工坊里。 如今他們工坊也有二十來人,有想學門手藝的半大孩子,也有因為受傷再也上不了戰場的勇士。 而他們這幾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制作一把連弩。 圖紙自然還是李承乾畫的,對于這個,他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 其實,連弩的制作工藝不難,哪怕是制作連弩的材料也不難,真正讓他們折騰了這么幾天的,是連弩的射程。 別看連弩能連發十來箭,聽上去吊炸天,但他們做的這玩意兒,射程不過百步,而且百步就已經沒有任何殺傷力了。 以前李承乾做的時候,只想著做出來就行,誰考慮過射程啊,所以這會兒,倒是讓眾人作難了。 “公子,楊林到洮源了。”就在李承乾幾人商議著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時候,劉三走了進來,說道。 一聽劉三這話,李承乾愣了一下,隨后說道:“你們再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再提升一些。” 說完,李承乾就跟著劉三走了出來。 楊林會來,這是他沒想到的,這說明他們都有了選擇。 說實話,這絕對是意外之喜。 楊林的老道,這會兒到來,倒是能幫他解決不少問題。 而且,很多時候,商人的膽氣也并不比上陣殺敵的將士低。 于他們而言,只要利益足夠,他們敢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來了多少人?”李承乾問道。 劉三一臉賊兮兮地說道:“五百有余。” “這么多?”李承乾又是一愣,這同樣是他沒想到的。 “聽吳安派人回來說,楊林、王德全還有李勤儉三人把自家的佃戶都帶來了! 這一次三家屬實下了血本,不過也正常,這可是滅國之功,真要讓他們撈著了,這筆買賣怎么都不會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