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官匪勾結叛亂?-《擺皇》
第(1/3)頁
玉門逼宮事件發生,內閣、六部、都察院、小九卿、翰林院、通政司都牽扯進來,如果把他們都關進鎮撫司大牢,那么朝廷就為之一空,萬歷皇帝這里犯了難。
第二天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嚴清上奏:“太祖曾有圣訓,天子應廣聽下情,虧陛下圣明,勵精圖治,一掃奸邪,天下盛世已至,圣上奉天法祖,本該總攬朝政,如遇大事應召集群臣商議,群臣有背圣上,可敕臣等鎮壓,切不可動刀兵。”
嚴清的這道奏疏,恰到好處,搬出組訓規勸萬歷皇帝,然后又吹捧一番,同時給萬歷皇帝和張居正等群臣矛盾一個臺階下。
萬歷皇帝當時批復,召集群臣商議。
現在革除所有官員,畢竟不太好,這些人萬歷皇帝都記住,準備以后再找他們算賬,不過也不能不教訓他們。
萬歷皇帝下敕諭:“內閣輔臣大學士潘晟、禮部尚書方逢時押解到鎮撫司,敕令都察院審訊定罪。”
這兩個人都是張居正的楚黨,現在張居正朝中黨羽還有不少,不過這兩個月,曾省吾、潘晟、方逢時接連被拿下,朝中官員也知道,張居正倒臺不遠。
當方逢時、潘晟被關進鎮撫司后,萬歷皇帝又下諭:“在京官員自陳,論黜不究。”
萬歷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主動認錯不追究,這道上諭的意思,就是讓官員們主動認逼宮的舉動,上奏疏就是認罪伏法,萬歷皇帝寬仁大量,放過你們,顯示皇恩浩蕩。
京城城門關閉兩天,這次逼宮事件一百多官員被治罪,大學士潘晟、禮部尚書方逢時、太仆寺卿、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僉都御史、鴻臚寺少卿、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工部、刑部、戶部、吏部、兵部等官員或辭官或被緝捕至鎮撫司、刑部大牢。
萬歷皇帝敕令抄家,所得財務全部運到內庫,同時上諭:“蠲免山西、北直隸、遼東全年賦稅,以撫慰百姓。”
京城原有官員兩千兩百人,京察、逼宮事件、以及誹謗皇帝,這三次清理掉在京官員兩百一十七人,等待這些官員的將會是漫長的審問。
查抄定國公府、成國公府、武清伯府、潘晟、曾省吾、方逢時府邸,所得財務白銀三百萬兩、黃金五萬兩、各類物品折銀兩百萬兩,這還不算田地、商鋪、房契,還有這些官員老家。
雖說一口氣大殺四方,暢快非常,留下的爛攤子不好收拾,張居正告病閉門不出,兒子張懋修當場死亡,張府辦白事。
萬歷皇帝雖然斬殺他,還是派內侍送去奠儀。
內閣輔臣、禮部尚書、都察院右督御史、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砍掉一半,如果不能立即處理好人事,那么朝廷將會出現停擺。
八月二十七,舉行廷議。
升吏部尚書王國光為東閣大學士,任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張學顏,任禮部尚書。
內閣輔臣申時行任吏部尚書,屬理吏部事。
楊魏任兵部尚書。
工部尚書、刑部尚書不變。
召賦閑在家王錫爵為吏部左侍郎。
召楊兆為戶部左侍郎。
升沈鯉為禮部左侍郎。
翌日再次廷議,萬歷皇帝下旨:“召回因得罪張居正被罷黜官員,進京銓選任用。”
看似轟轟烈烈的逼宮事件,就這樣被萬歷皇帝擺平,同時整個大明官場都清楚,清算早晚要輪到張居正,現在把因為得罪張居正被罷黜的官員召回,就是為清算張居正預熱。
萬歷皇帝這這波操作,用意非常明顯,設立政治標桿,否認張居正、潘晟、方逢時等人。
第二:緩和官員和皇帝矛盾,這場逼宮事件認定張居正及黨羽,其他人沒罪,楊魏、楊兆都是北方人,重用北方系信號。
張四維、王國光都是北方系,他們都是山西出身,讓王國光進內閣,就是提前保張四維接任內閣首輔,確保北方軍事安定。
楊魏、楊兆同樣也是北方人,他們二人又是萬歷皇帝提拔的,用來平衡朝政。
同時為了平衡張四維、王國光等人,提拔王錫爵、舒化等江南人,不至于讓北方人一家獨大。
萬歷皇帝釋放出來的信號,表明只針對張居正黨羽及,表現出賞罰公正之心,絕非任用私人。
萬歷皇帝打政治牌,就是反張居正,此后反張居正,會成為最近兩年的政治正確。
這在政治上,有迎合群臣的意思,可以使得人心安定,張居正及黨羽下去一個,其他政黨可以趁機吞并,這樣的核心人設,可是使朝局平穩過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静安区|
平山县|
西安市|
邯郸市|
镇巴县|
兴化市|
登封市|
栾川县|
东乡县|
广汉市|
喀喇|
巴中市|
昆明市|
杂多县|
郸城县|
湘乡市|
永康市|
永胜县|
邵阳县|
新丰县|
桂阳县|
临夏县|
兴隆县|
专栏|
万盛区|
富顺县|
化德县|
皋兰县|
怀化市|
琼海市|
积石山|
勐海县|
广平县|
固原市|
清原|
定西市|
无为县|
图们市|
固始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