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陛下南巡-《擺皇》
第(1/3)頁
文淵閣,內閣召集朝臣,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還有各部侍郎們,張居正昨天和張四維、申時行通過氣,今上要南巡,擺明了不同意南巡就不出西苑,所以才有今天廷議。
“南京那邊已經奏報,太祖陵寢已經修繕完成,今上要親自祭祀太祖陵,今天叫你們來,就是問問你們看法。”
自漢朝開始文官們就對皇帝外出抵抗,秦始皇各地出巡,最后死在外面,這給了文官們反對的借口,大明的皇帝更不用說,洪武、永樂時期文官示弱,正統年土木堡事件,正德年皇帝南巡的時候落水。
“太危險了!今上南巡,護衛怎么辦?”
“這事不用操心,錦衣衛和天子四衛,會隨行護衛。”
張居正態度轉變太多,他也知道,皇帝再不出西苑,他就要滾蛋,朝臣和各地督撫他已經壓不住,內閣這幾個月被彈劾的奏疏已經有幾千件。
禮部尚書潘晟看著眾人,他是張居正的老鄉,要是張居正下臺,他也會被清算,官在人情在,官位不在人情都白搭。
“今上以孝治國,祭祀太祖陵,這是盡最大的孝心,大明百姓得知圣上的孝心,一定會對國家治理有幫助。”
皇帝要出巡,就是和整個文官系統對著干,文官們有很多大道理,最大的道理就是皇帝不能身處險境,尤其是出巡,勞民、傷財、鋪張浪費等等,特別是古代百姓對皇帝有一種信仰似的敬仰,要是看到皇帝就是一個普通人,那么會給很多人不軌之心,項羽見到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
皇帝出巡會進一步擴大皇權,監督地方官員,同時也給地方官員接近皇帝的機會,這是兩面的,有些地方官員不喜歡皇帝來,就是因為在地方他們就是土皇帝,有些官員喜歡皇帝來,就是因為他們想刷存在感,畢竟皇帝近臣提拔最快,大明兩萬多官員,皇帝見過官員,又記得他的名字,廷推的時候,給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官員,直接就通過了。
朱翊鈞要去南京祭祀太祖陵,這是盡孝,官員們不好直接反對,要是反對皇帝盡孝,那么這個官員在大明也就混不下去,古代非常看重孝道。
理由非常充分,現在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同意,圣上又鬧著別扭,索性就同意。
眾人同意,回去都寫奏疏,請求今上南巡,上官同意,下屬也只能跟著寫,有幾個新科進士彈劾大臣們,也被眾人無視,請求南巡的奏疏像雪片一樣飛到通政司,然后到內閣、司禮監,最后到西苑。
朱翊鈞看著朝中官員的奏疏,嘴角輕微微笑,這也算交換,他走出西苑,官員同意他南巡。
南巡怎么會像簡單出游這么簡單,說白了這是一次軍事演習,隨行人員近五千人,近衛軍全部跟著皇帝鑾駕從京城到南京,這一路兩千里,出巡這次所有人都不能坐車,都要騎馬前往,朱翊鈞也要騎馬,不過皇帝的鑾駕和儀仗都要帶著。
“張鯨、陳矩、還有田義、張宏,你們去準備隨軍的帳篷,糧草,還有各種物資,七月中旬南巡出發。”
大軍南巡就不是去南巡的,祭祀太祖陵寢就是借口,這次南巡要查看山川、河流、城墻、關隘,還有各地風土人情,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稅收,和大明各地官員的情況。
更深層次就是了解江南情況,現在江南幾個省就是大明的錢袋子,稅收不上來,商業還很發達,朝廷早晚要開始收商稅,推翻原來的商稅,成立新的商稅部門,開始向各地征收,這些征收商稅的人,就從近衛軍退伍士兵中選派。
近衛軍上陣殺敵,退伍以后全部進入稅務局和各鄉村、各海關,有了海關稅收還有商稅,以后農業稅就不太重要,百姓負擔就減輕了。
不上朝躲在西苑不代表朱翊鈞是王八,他在默默觀察,在沒有把握的時候,最好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給文官們示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南皮县|
同仁县|
班戈县|
绵阳市|
界首市|
开化县|
刚察县|
永新县|
若尔盖县|
桃源县|
苏尼特右旗|
北宁市|
桃江县|
凭祥市|
二手房|
泰宁县|
夏邑县|
云南省|
民和|
芜湖市|
武陟县|
扶沟县|
元谋县|
漾濞|
鸡西市|
佳木斯市|
廉江市|
湘潭市|
崇义县|
泉州市|
凌海市|
博客|
元谋县|
浮梁县|
图们市|
莲花县|
库车县|
阿城市|
武定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