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午的大課間,同學們一口氣的沖出了教室。 只有幾個學生留在教室里,做著自己的事情。 陸百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細看著桌子上的書本。 《學習之道》,一本論述學習方式的暢銷書。 磨刀不誤砍柴功,陸百在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晚上,京東網搜索關鍵詞“學習”后,購買了排名最靠前的這本書。 陸百對自己的水平有深切的認知。 他是一個普通人,即使獲得異能之后,依然智商平平。 高三的時候,他雖然不是竭盡全力,但也算盡職盡責的學習,結果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本。 這一回,他把油門從70%踩到100%,難道就能從五百七分提升到七百分? 讀了大學,進入社會,上課、考試不再是他的主旋律,陸百的視角無聲無息的提升。 所以他敏感的想到,與那些高考優勝者之間,除了奮斗程度之外,必然有著其他差距。 是智商?習慣?積累?家庭? 在成年之后,無論是周圍環境因素,還是他本身的積極性,都使陸百沒有像高中時用知識塑造大腦。 但當重新回到高中,重新拾起簡潔而強悍的知識時,他有了嶄新的認識。 “要熟練地掌握數學和科學知識,就應創造一些概念組塊。” “組塊就是要通過意義將分散的信息碎片組合起來,如此才能利用意義,這是一種心智上的飛躍!” 陸百讀書的眼睛越來越亮,那些隱藏在日常學習中的差距,漸漸浮現出水面。 ...... “好了,都出去,不要總是呆在教室里,出去透透氣!” 班主任李萌老師走進教室,往外轟人。 李萌盡管年齡不大,但已經帶了多年的高三,教學和脾氣都很硬朗,非常鎮得住場子。 全班也只有方一凡敢對著她嘻嘻哈哈。 鐵棍這個外號不太貼切,當她人的確像生鐵一樣,又直又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