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請問在長濱這樣一個擁有16個區,都市圈輻射面積達12900k㎡,覆蓋1100萬人口的城市,出現兩個殺人方式、思維、特征幾乎相同的罪犯,可能性有多大?” “這幾乎不可能,一座城市的土壤很難養育出兩個一模一樣的罪犯,只有兩種可能……”檀木圓說道,“要么是兇手重新犯罪,要么其中有人模仿犯罪!” 藤堂京嗯了聲,“看來,這種事情被我們給撞上了。” 檀木圓好奇問道:“是什么案子?” 藤堂京沒著急點明,而是先講起了桌上這檔舊案的始末。 大約是19年前,第一起案件發生,71歲從事農業的女子在回家途中遇害,隔天被發現陳尸于荒地,下半身哧裸,手腳以x形捆綁,趴在田地上,死因是勒死。 隨后不久,第二起命案發生,25歲家庭主婦在前往巴士站的途中遇害,手法同上,胸口有四處類似螺絲刀捅刺造成的刀傷,死因是勒死。 緊接著,第三起命案,24歲主婦于晚上11:00搭巴士回家的途中遇害,手法如上,131天后遺體在距離自家只有50米的麥田田埂被發現,不過遺體早已腐爛,死者的臉被蓋上內褲,死因為窒息。 …… 第七起案件,13歲女孩在前往學校途中,被歹徒從后面持刀威脅,強行拖到麥田的田埂,雙手被脫掉的衣服反綁,嘴巴被內褲塞住,頭被套上緊身短褲,卻被趕來的女孩父親撞破行兇過程,嫌犯倉皇逃竄,這也是本系列案件最后一起。 不幸的是,女孩最終因失血過多,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 說完這些,藤堂京道:“這便是瀛洲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麥田守望者連環兇殺案,該案時間跨度長達2年,兇手連續犯下7條人命,至今仍逍遙法外,未能落網,曾被電視臺制作成《麥田里的吊繩者》紀錄片,所有長期未解專管隊的探員,畢生心愿都是能偵破此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