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冤句城西北四十里處,有座煮棗小城,與曹米寺不遠。到了煮棗城以后,中年刀客能感覺到城中那股涌動的暗流,但他并不在意。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雖然有人想對他出手,但這中年刀客隨手放在桌上,重達幾十斤的樸刀以后,那些人見點子扎手,也就熄了心思。 時間太久,冤句如今又一片混亂,中年刀客也懶得理會許多,補充了食水以后,就往城外曹米寺的方向去了。 望著刀客離去的方向,一個年輕男子對著旁邊的虬髯大漢問道:“舅舅,怎么讓那刀客離開了?若他是官府派來的奸細怎么辦?” 虬髯大漢臉上不動聲色,拍拍外甥的肩膀說:“言兒,你可曾想過,如果咱們這幫子人合起來也打不過他怎么辦?” 年輕男子還要再說:“可若是官府知道了……” 虬髯大漢搖搖頭:“官府知道了又如何?從老皇帝那時候開始,天下用兵不息,斂賦愈急,再加上水旱之災頻發,麥才半收,百姓就要斷糧了,濮州曹州到處都是流殍,無處控訴?!? “這天下,就像是夏日山火后的林子,別看它表面上風平浪靜,底下都是尚未熄滅的余火,只需一點風頭就要爆發了!” “去年底王仙芝在濮州長垣縣揭竿而起,我知道時機尚未成熟,所以才壓下了鹽幫內部的動蕩,積極準備兵械糧草,收攏難民,串聯百姓?!? “反倒是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便是官府真察覺了什么,也已經晚了!區區一個武林刀客,又能有什么打緊呢?” 年輕男子想想覺得舅舅說的不錯,舅舅從小就飽讀詩書、文武雙全,他總能說服自己這個小外甥,于是便不再說話,只看著那中年刀客遠去的背影。 煮棗城外,靠近官道的地方,建了一座佛寺,名叫曹米寺,這寺中供奉的佛像頗為靈驗,所以很多冤句百姓都愿意從各村各城趕來許愿還愿。 而曹米寺也算有些佛家樂善好施之風,每到旱澇災禍之時,寺里都會搭設粥棚,不讓難民和窮人餓死,所以在當地還算頗有名望。 但讓中年刀客意外的是,他一推開寺門,就發現整個寺廟里面都空空蕩蕩的,沒什么善男信女,最重要的是,連小沙彌和知客僧都沒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