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真拜進王桐先生門下了?” 陳元好奇地問道。 左維明是個云游客,大周各地書院,包括神京的太學都曾游歷過。 三年前他來到紅山書院,也不過是想看看這江東省儒門正宗究竟是何等樣貌,而不是真的就想留下來。 可看他剛才直稱“王桐老師”,應該是正式拜入門下了。 左維明道:“沒錯,紅山學派對儒門‘義’字的闡發獨出諸儒之上,而當今大周,之所以百事蹉跎,正源于一個義字立不住,在此精修三年,紅山義理我實服膺。” 陳元暗自點頭。 左維明性格中有其慷慨激昂的部分,之所以這么重視道義,可以說正是其本性的體現。 “拙生性情果敢,義理精進,成道指日可待。” 左維明大手一擺,說道:“中陽你的穎悟遠超于我,若你肯修儒術,此時只怕早就修成法相,可偏偏你抱著粗拙的武道不放,實在讓我扼腕。” 陳元笑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我非不愿修儒術,只是還沒有找到自己的道也未可知,就像拙生你游歷幾年才遇到紅山,說不定哪一天,我一朝悟道,立成法相呢。” “哈哈哈,”左維明大笑道:“那我就等著那天快快來臨了。” 馬車一路疾馳,很快就到了紅山之下。 紅山之得名,乃源于山上多楓樹,每到深秋,楓葉盡紅,把整座山全都染成一片赤色,故名紅山。 紅山書院就坐落在幾座山中間的盆地中, 紅山書院與陳元想象中的大為不同,說是書院,倒更像是村落,里面散落著幾十間茅舍,外面環繞著一片良田,書院師生親躬耕織,以為自己衣食之用。 村落中并沒有專門的講堂,師生們每日或在松柏之下,或在溪澗之旁,或登上紅山之巔,與祥云瑞霧為伴,一同講經論道。 這就是紅山派的學習之法。 馬車一徑駛進村落中,在一座小院在停下。 左維明先跳下車,笑道:“云州府最近連日大雨,今天不知怎么,忽然停了雨,但地上還是濕滑。” 陳元點點頭,也下了車。 “小媚娘,”左維明笑道:“來,讓叔叔抱你進去。” 媚娘鼻子一聳,轉身向陳元伸出手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