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一顆顆頭顱滾滾落下。 圍觀百姓爆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甚至有人激動到喜極而泣。 三次災難,害得他們和父母、妻兒、親人陰陽兩隔,如今公道討回,謀劃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伏誅,他們如何能不激動。 臺上。 蘇長歌靜靜的看著這一幕。 在權貴們眼中,百姓卑微如塵埃,渺小如螻蟻,死活根本無關緊要。 殊不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謂的權貴門閥,不過是一時暫居高位的百姓罷了。 他們手握權力,自詡為天潢貴胄,世家門閥,卻忘了祖先的出身,一樣是他們所輕蔑的庶民,忘了是誰支撐他們站在高位。 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百姓才是天下的根基。 道理就在書上。 人人皆讀,但讀完只會掛在口邊,古往今來,有幾人將這句話放在心上? 心中如此想著。 蘇長歌決定等這次的事解決,便全力推行太學院改制。 不求培養出來的學子,心中時刻懷揣天下百姓,那不現實,但起碼到地方上任后,得為百姓做實事,造福一方水土。 而不是像剛才被殺的那批官員一樣、 將百姓視為隨意捻死的螻蟻。 但就在這時。 一道憤怒的聲音突然響起。 “蘇長歌。” “你竟然敢抗旨不遵!” 傳旨的官員中,有一人高聲喊道,滿臉怒色的盯著蘇長歌。 “吳王及其一眾黨羽涉嫌謀逆。” “陛下已經降旨,將此事交由我都察院,還有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命吾等將這群犯人,押送回皇都核實審查!” “你有何資格擅自做主,處決犯人!” 他說這番話。 倒不是完全在刻意針對蘇長歌。 這批犯人涉及謀逆重罪。 按照朝廷慣例,地方官員可以逮捕他們,也能用刑逼供,但死刑卻需要陛下降旨,刑部執行,怎么也輪不到他蘇長歌處置。 更別說,陛下還已經降下旨意。 要三司會審核實定罪。 蘇長歌現在把人殺了,讓他們怎么交差?后續還怎么從這群人身上撈好處? 而伴隨聲音響起。 他身邊的大理寺官員出言附和。 “凡涉及謀逆大罪,皆要交由三司會審,陛下定罪后,方才能處以死刑。” “你雖是國公,但亦要守大晉國法,豈能胡來?如今擅自處決犯人,鑄成大錯,本官定要將此事呈奏陛下,治你重罪!” 此言一出。 兩人身邊的刑部官員張了張嘴。 但最后什么都沒說。 畢竟刑部尚書是蘇派骨干,如今事情已經發生,說再多都無濟于事。 還不如想想上奏的報告該怎么寫。 才能減輕罪名。 而這時,聽到兩人的聲音,蘇長歌卻是不急不緩的開口。 “本國公未接到陛下旨意。” “只知道這群犯人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慰民心。” “若幾位覺得此舉不妥,可以將這群犯人的身體和腦袋押送回京,在陛下面前進言彈劾,治本國公之罪,本國公絕無怨言。” 蘇長歌開口,語氣平平淡淡。 早在決定動手前。 他就已經預想過會被朝廷問責,但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 因為他知道,要是不在江南動手。 等這批犯人被押送回京,就會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們。 那些跟他們一樣尸位素餐的官員,會想盡一切辦法替他們脫罪,亦或者逃脫本該有的責罰,比如說死刑改成流放之類的。 如此一來。 江南這些無辜枉死的百姓、 就真的白死了。 而伴隨蘇長歌的聲音響起。 一時之間。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頓時氣的青筋暴露,什么叫把身體和腦袋押送回去? 我們要的是人,活生生的人! 現在人被你當眾殺了。 就算把身體和腦袋押送回去又能如何,他們難不成還能死而復生? 講道理,為官數年。 他們還從未見過如此囂張的人。 “蘇長歌。” “你擅自處決嫌犯已經鑄成大錯,本官一定會明奏陛下,治你的罪!” 都察院官員怒氣沖沖的喊道。 “請自便。” 聞言,蘇長歌淡淡回了一句。 看到這不咸不淡的態度。 都察院官員臉色瞬間鐵青,暗暗發誓一定要將蘇長歌給整垮。 人在做,天在看,此子目無王法,囂張跋扈,殺性又如此之重,絲毫沒有仁義之心,他不信這樣的人能瀟灑太久。 然而,蘇長歌根本沒有理他。 轉身面朝百姓。 “陛下有旨,吳王及其一眾黨羽涉嫌謀逆大罪。” “如今從惡者已被伏誅,只剩吳王逍遙法外,本官奉承圣諭,率軍將罪王捉拿歸案,還爾等,也還那些死去的百姓一個公道!” 聲音響起。 百姓們頓時群情激奮起來。 “楚國公!蘇青天!” “陛下明鑒,知曉吳王等人的所作所為,這才派楚國公來治理江南!” “當今陛下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剎那間,百姓激動無比,不僅是因為討回公道,而是皇帝顧及他們的死活。 對于普通百姓來講,皇帝至高偉岸,跟頭頂的天穹沒什么分別,而他們所求的,也只是遭遇不公事時,皇帝能替自己做主。 而聽到捉拿吳王。 一直沒說話的刑部官員臉色大變。 “蘇狀元,不可啊。” 刑部官員立即出聲阻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