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托托木怒視面前的大晉皇帝。 自己可是可汗之子。 代表草原王庭出使大晉,攜帶一國之威,地位甚至比他們的皇子都要尊貴。 而今,他們居然敢軟禁自己? 憑什么? 感到王庭威嚴受到挑釁的托托木,目光直視老皇帝,面無半點懼色。 我托托木就是死,死在你們大晉人手上,也絕對不會接妥協,有本事你們殺了我,到時王庭百萬大軍必將揮師南下! 見狀,老皇帝并沒被嚇住。 他執掌朝綱數十年。 之前答應和親是為百姓和社稷安穩著想,不得不在受辱和國家利益選一個。 如今國言已立,百姓凝聚一心,國運金龍現世,社稷穩如泰山,顧慮消除,他也不必再瞻前顧后,在兩難中做抉擇。 隨即,老皇帝緩緩出聲道。 “托托木。” “你若覺得朕處置不公,朕可以放你回去,回去告訴你父汗。” “即日開始,大晉向草原宣戰!” 老皇帝語氣極其果斷。 百姓不懼戰,君王不懼死,少了顧慮后的他對兩國開戰無半點忌憚。 對蠻夷的態度也發生轉變。 你要打是吧? 那就打! 你對我圖謀不軌? 那就打! 我大晉上下同心,就算可能會傷筋動骨,但你也好不到哪去。 此時,伴隨老皇帝的聲音響起。 百姓們先是一怔,誰都沒想到這位遲暮之年的陛下,竟然如此硬氣。 但很快百姓們便回過神來。 “陛下威武!” “吾皇圣明!” “宣戰!宣戰!宣戰!” 百姓們振臂高呼,聲音響徹寰宇。 經過剛才一事,他們內心對蠻夷的仇恨被激發出來,恨不得現在就收復燕云,踏平王庭,完成先輩遺愿,洗刷恥辱! 也就在這時。 本來還因王庭威嚴被冒犯,滿心怒火的托托木。 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高亢聲音。 面色瞬間難看至極。 什么時候軟懦的大晉王朝也能以開戰為由,威脅他們王庭了? 然而,雖然感到不忿,但托托木也知道,倘若自己回去,大晉真向王庭宣戰,無疑壞了父汗大計,肯定會被重責。 換而言之。 回去,要被重罰,從此失寵。 留在大晉被軟禁,反而還有一線生機,日后還有被放出去的可能。 認清這點。 托托木突然有種難以言喻的憋屈感。 來時,他意氣風發。 覺得就是帶精銳鐵騎到大晉耀武揚威,逼迫他們答應納貢和親。 可現在,不能說事與愿違,只能說父汗交待要辦的事,不僅沒辦成一件,全搞砸了,而且還把自己給搭進去。 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托托木轉移視線,目光冷冽的盯著蘇長歌,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但最后,還是選擇向現實服軟。 “皇帝陛下息怒。” “這件事肯定有誤會,剛才是本王一時沖動,口不擇言。” “此番和談,乃是為兩國友好而來,我王庭絕無他意,陛下既然心存懷疑,本王愿意配合貴國,待水落石出后再歸去。” 托托木開口。 遠沒有剛才的怒氣沖云,低下了頭,極為客氣的答應下來。 而隨著他聲音響起。 老皇帝眸中閃過一抹異色。 蠻夷向來桀驁。 托托木如此輕易就答應下來,看樣子他們是真的另有所圖。 不只是他,太子、文武百官都加深了懷疑,在被蘇長歌埋下不信任的種子后,此刻他們看托托木哪哪都不對勁。 但國庫空虛。 大晉終究不愿輕易挑起戰事。 因此老皇帝輕輕頷首。 決定先軟禁托托木。 命錦衣衛和東廠暗中調查蠻夷意圖。 同時組織前線關防,命人到江南籌集兵餉糧草,做好蠻夷突然襲擊準備, 想好這些后。 老皇帝轉頭看向登聞鼓前的蘇長歌。 這次若沒有他站出來,大晉必將忍受國辱,送公主和親來換取兩國停戰。 “蘇長歌為國立言,有功于社稷。” “朕此前曾許諾他,若是率兵擊敗蠻夷,便授封為伯,再加上與胡僧辯法,揚我國威,三功并賞,理當封為國公。” 老皇帝開口。 直接就要封蘇長歌為國公。 后兩個功勞都是湊數。 但為國立言,凝聚國運金龍,這份功勞太大,封侯老皇帝覺得低了。 而因此一事就封為國公,難免會有人嚼舌根,跳出來反對,所以才加上另外兩個功勞,以絕天下百姓悠悠之口。 可此言一出。 文武百官頓時目瞪口呆,震撼無比。 二十歲出頭的國公? 別說是現在。 細數千年以來歷朝歷代,除非世襲,否則絕無這個年齡授封國公之位的! 甚至二十歲封侯的都從未有過! 而且蘇長歌才二十歲,現在就位居國公,以后立下功勞該怎么封? 必然轉世襲吧? 世襲之后再加把勁,那是不是可以封王了? 異姓王! 這是什么概念? 蘇長歌現在就已經是文壇魁首,將來成為圣賢,甚至圣人都有可能。 活著封王的圣人。 后世皇帝該怎么駕馭? 想到這。 左都御史上前一步,急忙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蘇長歌為國立言,雖是大功一件,但全是仰仗我大晉先君庇佑,國運金龍更是無數英魂和先君遺愿志向匯聚而成。” “授封蘇長歌為國公有些過了。” “依臣之見,改為封侯,再賜些金銀珠寶,良田美婢,再合適不過。” 左都御史開口。 他也沒蠢到說蘇長歌沒功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