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學堂內。 慕子清的聲音響起后。 眾人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率先回過神的趙恒出聲喊道。 “夫子。” “我也想跟在你身邊!” 趙恒開口說完。 陳云、慕子白附聲應和,四人都表示想跟在蘇長歌身邊學習。 有一說一,相比于跟在戶部尚書、老信國公身邊,他們還是更想跟著夫子,不僅能學到東西,而且還很有意思。 聞言,蘇長歌微微一怔。 但很快臉上就恢復淡然之色,掃了眼慕子清和其他三人。 知道他們在打什么主意。 “為師知道了。” 隨即,蘇長歌點了點頭。 見狀,趙恒、慕子清四人臉上露出喜色,夫子這是答應他們了? 然而還沒等他們高興多久。 就見蘇長歌話鋒一轉。 “但為師不是圣賢,學為師也不需要跟在為師身邊。” “為師之道,二三言可以蔽之,經世致用,以國為重,以百姓為重,學問應當無損或有益于天下,行事造福于百姓。” “若你們要學為師,可以以此為準條去行事、學習。” 蘇長歌沒有去言心學。 他推行知行合一,也是經世致用,兩者并不沖突,甚至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對道德思想的指導。 經世致用則是行為價值觀。 前者修身,后者治國安邦平天下。 若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可稱為良善君子,但這樣還不夠。 蘇長歌希望的學生能以經世致用為己任,用自己的學問去造福百姓、國家,而不是像腐儒那樣空談仁義道德之言。 至于說成不成圣賢。 蘇長歌以為,圣賢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若有大德造福于天下百姓。 不需要天地認可,在百姓心中你就是圣賢,而這樣就夠了。 此時,伴隨聲音響起。 慕子清等人臉上露出幾分遺憾之色。 但聽到經世致用。 幾人的表情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因為他們知道,夫子不是在敷衍他們,而是告訴他們將來的路該怎么走。 知行合一、致良知太難。 人生百年,受限制天賦資質,有的人可能窮其一生都沒辦法實現。 只能作為方向指引,盡力去追求。 但經世致用卻要簡單許多。 一心為國,一心為民,所學所行都是為了治理世事,造福百姓。 想到這。 眾人拱手作揖喊道。 “夫子之言,弟子謹記于心。” 見狀,蘇長歌點了點頭。 隨后沒有多言,開始正常講課,算術、文學、兵法這些都講。 而慕子清等人也沒有再整活。 專心致志的聽課。 就如此,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伴隨咚咚咚的清脆鐘聲。 蘇長歌停了下來,看向面前的學生,說道:“今天就先講到這吧。” “沈福,為師有事問你。” “你可認識皇都范家錢莊的主事人?” 蘇長歌開口問道。 聲音響起。 學堂內的眾人頓時有些不明所以。 范家錢莊。 乃是大晉最大的錢莊,財力雄厚。 各地的商賈權貴都會將錢存到范家錢莊,兌換成銀票,方便平常使用。 但夫子怎么會突然問起這個? 一時之間。 眾人目光好奇的看向蘇長歌。 而沈福這邊也回過神來,開口答道:“認識,那是我大舅。” “但半個月前,大舅隨我母親一同回江南省親,如今皇都錢莊管事的是我舅母,但她這人...精于算計,有些勢利。” 沈福胖胖的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但最后還是說了出來,事先提醒夫子一句。 小輩不言長輩之過。 但這大舅母。 確實讓他有些無語。 昔日父親沈林還沒升到戶部尚書。 只是戶部之下。 一個從六品倉部主事時。 去大舅家雖然談不上倍受冷眼,但卻是很生疏的客氣。 聚在一起吃飯時,舅母還會冷不丁的刺一兩句,話里話外說父親沈林高攀,不算很難聽,但那種態度沈福記憶猶新。 娘親有次氣的差點把筷子甩過去。 到了后面。 父親一路高升到戶部尚書。 這位舅母就換成了另外一副面孔,又是對自己噓寒問暖,又是關心學業。 但沈福能感覺到舅母是在刻意討好。 對方在意的不是親人感情。 而是父親的權勢。 也正是這樣,就算同在皇都,沈福也不常去大舅家拜訪。 不是厭惡。 只是感覺沒那么親,去那干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