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旭對著系統(tǒng)道:“使用至尊級召喚卡,隨機召喚。” “召喚候選人選五人,請宿主從中挑選一人:第一候選人隋唐英雄傳姜松,武力106統(tǒng)率89智力78政治72 第二候選人:大漢智囊張良,武力78統(tǒng)率82智力106政治96 第三候選人:大周兵祖姜子牙,武力78智力98統(tǒng)率106政治99 第四候選人:大漢丞相蕭何,武力70智力98統(tǒng)率78政治106 第五候選人:唐代末年李存孝,武力107智力85統(tǒng)率90政治68 請宿主從中挑選一人去掉。” 劉旭心中一萬只羊駝奔騰而過,這么多猛人都出來了,暗中思量: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別稱:飛虎將軍,858年-894年9月),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猛將,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項”。 李存孝少時被李克用所俘,后收為養(yǎng)子。他驍勇善戰(zhàn),善騎射,與李克用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援陳州、許州,征討黃巢,未嘗敗績。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后由于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主要成就十八騎取長安、十三太保第一、數(shù)回合戰(zhàn)勝第二的王彥章。 呂尚,姜姓,(約前1156年或前1128年9月29日—約前1016年12月6日)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也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尚父”、“師尚父”。 唐初的武廟,因呂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為戰(zhàn)神或兵主,不過后來多改奉漢壽亭侯關羽。 姜尚,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xiāng))人,周文王拜姜尚為師。周文王曾對呂尚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稱姜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姜尚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于牧野。《詩經(jīng)·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姜尚被分封于齊(現(xiàn)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姜尚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姜子牙是我國民間的保護神,世代受人膜拜,因為姜子牙八十歲才遇到他人生的貴人——周文王,而且還是用了點宣傳才起作用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