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心里有了想法,那便去做。 只要能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可。 無論成敗,總要去試一試。 這也是儒生常說的‘知行合一’。 ... 頭戴斗笠的孔武,走進(jìn)了天福酒館。 陸沙獨自一人悶頭喝酒。 有種對幫派心灰意冷的意思。 隨著孔武走來,酒館里的小廝,瞬間便迎了上去。 “這位客官,不知您要喝點什么?” 酒館里只有酒,但是,酒水的種類卻很多。 孔武看了看陸沙的背影,問向小廝:“你們這里什么酒最烈?” “回客官,是燒刀子。” 小廝點頭哈腰道。 孔武很有禮貌的開口道:“那就燒刀子,多謝了。” 如今,他雖然已經(jīng)是修行者了。 可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名儒生。 對待‘人’的禮節(jié),還是要有的。 盡管,只是一個酒館小廝。 身為儒生,知禮守禮是基礎(chǔ),不論對誰都是如此。 “勞煩再來兩斤牛肉。” 孔武笑道。 小廝還是頭次遇到如此這般會尊重自己的客人。 心中頓時便有些開心。 連忙道:“好嘞,客官,您先隨便找個位置坐下,待會兒小的再給您加道素菜,您請稍后。” 其實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簡單。 倘若你待他有禮,那么他待你亦是如此。 酒館小廝不懂儒家禮節(jié)。 可是看人家待自己如此彬彬有禮,自己當(dāng)然也不會小氣。 孔武看著小廝忙碌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儒家中那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還是很有道理的。 他徑直來到陸沙對面,微微作揖道:“在下見過陸長老。” 后者頓時抬起頭,皺皺眉頭,“你是誰?” 如今,陸沙已有六分醉意。 “孔武。” 他直接報出了自己的姓名,沒有絲毫隱瞞。 隨后,便就坐在了陸沙身前。 酒館小廝見到他坐在那里,心中也是一驚。 難道那位知書達(dá)禮的先生,與漕幫的長老相識? 不管他的事情,他也不敢想太多,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孔武?” 陸沙豁然起身,驚訝道:“你好大的膽子啊!竟敢來見我?難道你不知,你已經(jīng)被縣衙和我漕幫通緝了不成?” 孔武沒有急于回應(yīng)。 待小廝將酒菜上齊之后,他善意叮囑道:“這么晚了,你們酒館,也該關(guān)門了,待會兒無論發(fā)生什么,都不要出來,少不了你的銀子就是。” “是,客官,小的明白。” 小廝將酒館大門關(guān)上以后,便就心懷忐忑的退到后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