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想了想,胡謅道:“我曾讀過一本舊歷古籍,叫做《史記》,《史記》卷121儒林列傳中記載:及至秦之季世(末代的意思),始皇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舊歷將這個典故,叫做焚書坑儒,不過也有舊歷古籍解析,說這焚書,焚的是煉氣之法,坑儒,坑殺的其實是方外術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煉氣士。” 徐教授面色微動。 就連周通也是詫異的看了一眼余陽。 《史記》這本古籍,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出土了。 焚書坑儒的典故,他也知道。 并且周通還知道,前幾年的時候,徐教授曾提出過一個猜想,他推測,史記中記載的“焚書坑儒”,其實就是焚燒煉氣士法門,坑殺那些煉氣士和方外術士的,所以自秦朝之后,煉氣一道便逐漸沒落,甚至一度斷絕了傳承! 這個猜測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安教授根據很多舊歷古籍和遺跡中挖掘出的典籍中的蛛絲馬跡判斷出的。 他的這個猜測,并未對外公布。 就連“圈子里”的人,知道的都不多。 徐教授的面色凝重了幾分,起身問道:“你說你這些東西,都是從古籍中看到的……是什么古籍?” “忘了。” 余陽道:“我平時就喜歡鉆研古籍,什么書都看,具體是什么書,我記不清了。” 徐教授看向周通,道:“這個人我要了。” “那就好。” 周通沒在徐教授的研究室里多呆,很快便離開了。 等到周通離開,徐教授又考教了余陽記個問題。 這些問題…… 居然是對詩! 還都是唐詩三百首里的…… 余陽不假思索,一一對上。 這讓徐教授對他的態度大為改觀,忍不住夸贊道:“唐詩三百首這首古籍,是舊歷古代的文化結晶,雖說早就公布到了網上,可是愿意去讀,愿意去記的人并不多,你能對上這么多詩,可見的確對舊歷文化有很深的造詣。” “………” 余陽心說,這些詩在2022年隨便找個小學生都能對上,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可以接幾句。 徐教授在一堆草稿紙之間找到了一把鑰匙,道:“這是隔壁辦公室的鑰匙,你去收拾一下,有什么需要做的,我會告訴你的。” 余陽拿著鑰匙來到隔壁。 這是一間大約三四十平米的房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