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貞觀一年,南蕭帝因病逝世,太子登基,為轉移南蕭境內矛盾,舉全國之力攻打北陳。 忠武帝率兵親征,宏曉譽、鳳俏、周天行、謝云隨行,江陵、鄂州兩地刺史臨陣倒戈,南蕭軍大敗,忠武帝以五萬精兵守江陵、鄂州兩地,其余大軍直入南蕭腹地。 同年,漼皇后產生一子。 貞觀二年,忠武帝令二十萬大軍水陸并進,直攻南蕭都城臨安,一路之上黃州、蘄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守將望風而降,南蕭大將軍范虎亦在安慶投陳。 貞觀三年,南蕭奸相賈道率兵至蕪湖,派使臣入北陳王帳議和,請求允許南蕭稱臣納幣,忠武帝不許。 而后,北陳大敗南蕭大將孫虎,于魯港破南蕭水軍,賈道乘船逃到揚州。至此一役,南蕭水陸軍主力盡沒。 南蕭新帝號召天下勤王,響應者極少。同年,鎮江、寧國、隆興、江陰等地南蕭守臣棄城逃跑。太平、和州、無為的守臣紛紛投降,仍有池州通判同妻子自縊殉國。 貞觀四年,忠武帝率大軍圍攻臨安,三月,臨安破,俘虜南蕭新帝。 南蕭殘余勢力攜太子南逃,福州守將投陳,設伏擒獲賈道和太子,獻俘于臨安。 貞觀五年,忠武帝率軍返回中州,大賞有功之臣。 貞觀七年,漼皇后產下一女。 貞觀二十年,忠武帝傳位太子。 ....... 自西州而出,過潼關,渡黃河,終于抵達了雁門關。 時宜推開馬車的簾子,探頭往外看去,雁門古塞立于峻拔的雁門山脊之上,蜿蜒于山巔的長城,剛開春雪還未消融,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條白帶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連為了一體。 時宜遠眺這這座寫滿了故事的要塞,聯系起了在書上看到的種種故事。 修筑長城、昭君出塞、胡漢相爭..... 思緒飛向了遠方。 何天看著發呆的時宜,笑著坐了過去,從背后環抱著她問道:“在想什么呢?” 時宜回過神,轉頭笑著回答:“我在想,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何天輕輕低頭親了一下時宜,用寵溺的語氣說道:“那你慢慢想。之前忙于朝政,說好的帶你出來走走總是最后不做數。現在好了,時兒長大了,我有的是時間帶你去走遍這個天下。” 時宜開心地點了點頭說道:“那我要去看過去這些年你南征北戰去過的地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