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三道題是陳玦近日進出太傅府時,聽到王氏女同王元亓說起的一個越州府真實案子。 一個洛京貴女如何知道遠在越州府的案子呢?這還是因為有一個管事嬤嬤是那位商家女的親戚。 這種親戚許久沒有來往,直到幾日前越州府那邊來了求救信。 信中說那書生和越州府官員勾結,判這一切都是下人所為,那書生無罪。 至于那書生的妻子是一心在丈夫身上,整日除了哭就是哭。 那家商戶怒其不爭,果斷和女兒斷絕關系。 又過半年,商戶女的父親發生了意外,不能行走,入贅的書生贅婿就順利接管了商戶女家中的財產。 甚至外室還登門逼商戶女自請下堂。 商戶女的母親氣不過,卻又拿書生沒有辦法,就想起了遠在洛京城這邊的親戚。 陳玦聽了一耳朵,就問王氏女,“你覺得這是誰的錯?” “依我之見,這錯在商戶女的父母。” 王氏女直接點出,“那家雖不是大富大貴,去也小有資產,若那家父母讓他們的女兒讀書識字,不將她教的天真,亦不會識人不清。” “更不會如同菟(tù)絲花般事事依附丈夫,我朝律令并沒有說出嫁女不能和離這一條,相反還允許和離守寡的女人再嫁。” “即便不和離,她作為三書六禮娶回去的正室也應當立起來,何況那丈夫還只是個贅婿。” 聽她說的振振有詞,陳玦現在還挺想知道如果她是商戶女,她會怎么選? 是和離還是繼續過下去? 這么想,他也就這么問了。 猶記得她當時神情高傲說了一句,“沒有如果,我王氏女永遠不會成為那樣頭腦不清醒之人!” 現在想想,陳玦還是很想笑,但笑過之后,覺得她說的也對。 王氏女不會成為那樣的人,只因為她腦子夠清醒。 陳玦將這個案子拿出來作為考題,是因為他想在教育上做出改革。 而劉逸這篇文章正和他意。 文章雖沒有提教育的改革,但處處皆在說女子也應該同男子一樣讀書識字。 不要女子考什么科舉,卻也不至于字也不識一個,還識人不清,腦子過于天真。 當然最后的最后,劉逸更是請命重罰越州府府令和那個書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