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問了兒子你奶奶住哪,周志元夫妻買了水果糕點前往。買了最貴的臺灣鳳梨酥,以前老太喜歡吃。 保姆開了門,問你們是誰? 老太已經走到門口,對保姆說你關門讓他們走。 周志元老婆用手指戳丈夫,周志元說:“媽,別這樣,我們是來看你的。” 老太說:“我沒有你這個兒子,白養你了,你怎么還會想起我,我看到你想起以前,不開心,你走吧!” 丈夫不如妻子會說話,妻子就說:“媽,我們是上門道歉的,之前鬼摸了頭,腦子壞了,沒照顧好你。那幾年是我更年期,心理不正常,做出的事不像話,這些日子我們很后悔,夜里睡不著覺,想想對不起老娘,不想一直這樣下去,志元說不能與老娘斷了關系,自己心里不安,給小輩看也不像話,所以媽你不要生氣了,就原諒我們這回。” 老太說:“你們還知道給小輩看到丟臉,要遭到報應呀,我對你們不好嗎?你是老大,我從小對你虧待了嗎?與志棟有區別嗎?從來東西一人一樣平分,打架了問清是非,不偏袒任何一個,你爸把廠子給你的,雖然說老大不如老二能干,別人家沒靠到父母享的子女都比你們對娘好,你老子要是九泉下知道,會多傷心!” 老太掉眼淚了。說是要趕他們走,其實是想好好教訓他們的,要是真的走了,會很失落和難過,就像有仇無處報、有冤無處伸、有理無人講。 周志元媳婦說:“媽你說得對,我們坐下說。”自己沒好意思,讓丈夫上去攙老娘到客廳坐下。并對保姆說,我們一家人說會話。 保姆只能出門。 只有三個人了,老太更能敞開心扉、包含深情、深明大義地教育兒子兒媳。仿佛回到兒子兒媳20歲出頭談戀愛上門時,接受周書記的教育。現在周書記走了,只有周老太了。 周老太把這幾年積蓄在肚子里的話傾瀉而出,從父母撫育孩子的艱辛,說到從小的期望,再是兩個兒子的比較,數落大兒子的不是,說你能力差正常,五顆手指有長短,手心手背都是肉,能力差人品要好,要做孩子的榜樣。我們老的老走的走,指望什么,指望子孫興旺,家庭和樂,老要像老,小要像小。我是給大孫子錢了,光給錢沒用,你們要會教育兒子,像周航一樣出息,你們對我不好,孫子也沒給我作主,只知道打游戲,我現在對他好,給他錢,是大人大量,懂道理,教育還是要靠你們,你看周航…… 看樣子老太會講一夜。除非她累了,畢竟上年紀了。 媳婦把鳳梨酥拆包了給婆婆吃,老太說不要買東西,我都有。 媳婦說這是小輩的心意,我們今后常來看你,將功補過。 老太問志元你還上班不,媳婦搶先說怎么不上班,家里開銷大,我們農民又沒有退休工資。老太說光自己忙有什么用,要教育后代。又說志元你65了,還出去辛苦,我每月貼給3000,隨你還出去做不做。 志元立即說,那我不做了,回家享清福。 媳婦說,什么享清福,教育孩子。讓你兒子給媽再生個重孫。 周老太說,生就生吧,我貼你們錢,但生下來要教育的。 周志元夫婦說是是。 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