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
第(1/3)頁
她們這邊的習俗,三十晚上來家里的小孩子,叫做送恭喜,初一早上的,才叫拜年。
每個小孩子都會隨身帶著個布兜,到一戶人家沖著主人家大聲喊了吉祥話,主人家便會給他們塞一把瓜子或者花生,條件很好的人家會給餅干或者糖塊。
除非實在太窮的人家,大家伙都是把門敞開,等著孩子們來,逗著他們說話,小孩子們不僅是來送恭喜,還是來給各家各戶送福氣的,擋住了孩子便是把福氣擋在了門外。
小時候余齡也特別期待這樣的活動,早些年的時候只能裝些瓜子回家,但在少吃少穿的年月里,一把瓜子也是難得的零食,到了現在,家家戶戶條件好了之后,基本在本村轉一圈便能把布兜塞滿,要是去到親戚家還會受到特別的優待,比別的小朋友多顆糖,或者多兩片餅干。
到了三十這天,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巴巴地早早準備好布兜,先從鄰居家開始,然后送完恭喜順便領走沒來及得出門的鄰居小伙伴,隊伍逐漸擴大,走到最后基本上浩浩蕩蕩,每個隊伍至少有十來個孩子。
下午四點多,最早一批來送恭喜的小孩已經來了,一人一塊餅干,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放進布兜里,發完餅干后,喜安被鄰居家的小姐姐給牽走了。
稍大點的孩子會仔細照顧著年紀小的,喜安被帶走,余喜齡并不擔心。
余爺爺余奶奶也高興,往年家里窮,到了三十,都是早早地把門掩上,就怕孩子到了家里討不到東西,會讓他們失望。
至于福氣不福氣,老兩口也沒什么期待。
今年就不一樣了,余爺爺和余奶奶親自守著餅干袋子,等著小娃娃從他們手里接過餅干,再甜甜地說句吉祥話,心里就和吃了蜜一樣甜。
小家伙們消息靈通,遇到隊伍大家伙也會交換消息,哪家發的是糖果或者餅干,便會優先往那家去,余喜齡準備的餅干大受歡迎,送恭喜的孩子來了一波又一波,好在她準備充分。
五點多鐘的樣子,余喜齡就起身準備去村口接余喜安。
五歲以下的孩子走完附近的兩個村就不會再走,年紀小體力不夠,兜子也裝滿了,五歲上八歲下的孩子會把弟弟妹妹們送回來,把討來的零嘴卸下,繼續往更遠的村落去,往往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會回家。
天還沒黑家家戶戶早早都點亮了電燈泡,也不怕費電,只盼著來年紅紅火火,前途光明。
提前回村的小孩子已經走了兩波,還沒有看見余喜安的身影響,余喜齡眉頭不自覺收緊。
“姐姐。”余喜安被喬志梁抱著,遠遠就看見了余喜齡,興奮地沖她招手,胸前掛著的小布兜鼓鼓的,看來收獲頗豐。
喬志梁大步走向余喜齡,眼底有著極淡的喜意,“來接喜安?”
余喜齡點頭,把喜安從他懷里接過來,余喜安抱著自己的小兜兜從里面掏出一個大蘋果,“姐姐,姨婆婆給的蘋果。”
姨婆婆?哪里來的姨婆,村里都是叔公叔奶輩的,余奶奶姊妹幾個早就過世,堂姊妹也都不在本地。
“是魏敢家的姨婆,他聽你說了送恭喜的事,硬鬧著要來鄉下過年。”說起這事,喬志梁都不大好意思開口,魏敢自己來還不算,硬拖著他來不說,還拉著他跟著一幫小娃娃各家各戶地亂竄。
好在遇到了小喜安,他才趕緊找借口回來,不然以魏敢那個勁頭,指不定要跟著大孩子們混到晚上才能回。
余喜齡這才看到跟在他身后的魏敢,見余喜齡看到她,魏敢不好意思地把手里的兜子往身后藏了藏,咧嘴沖她樂。
跟個傻子似的!
“去我家坐坐吧。”余喜齡不忍直視地撇開臉,都到了家門口,總得請人進屋去坐坐才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岫岩|
民县|
陵川县|
宁波市|
武邑县|
滨海县|
方城县|
如皋市|
怀宁县|
丹阳市|
廊坊市|
安多县|
始兴县|
台前县|
通许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乳山市|
平遥县|
湟源县|
瑞丽市|
赤壁市|
左权县|
南漳县|
游戏|
普宁市|
怀化市|
汾西县|
玉屏|
逊克县|
乐业县|
迁西县|
新宁县|
琼结县|
贡嘎县|
建瓯市|
砚山县|
称多县|
高雄县|
芮城县|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