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鵬讓章曉秋畫畫,當然不是簡單欣賞她的畫技,他有更大也野心。 他要建設自己的品牌。 是的,品牌! 賣賣雞蛋,看起來賺得不少,但其實也就那樣,滿打滿算,即使他的雞蛋規模擴充到1萬個每天,也不過賺個1千多元,一個月3萬多元,交完稅可能還不到。 3萬多嘛,似乎也挺多,畢竟這個時候好點的家庭一年收入也就一萬多,他一個月就可以賺別人一家三年的收入。 但這只是短淺的思維模式。 事實上,雞蛋這種生意的紅利期也就兩三年的功夫,之后因為養雞場越來越多,雞蛋價格被養雞場直銷惡意壓低,利潤也就越來越低。 到了2002年,也就是趙鵬家里開始做雞蛋生意時,每只雞蛋的利潤平均只有三四分錢。 三四分養雞場依然可以賺到錢,但是雞蛋販子,尤其是小雞蛋販子就很難維持生意。即使每天賣2000個蛋,也就六七十元錢,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還有個更致命的問題,趙鵬重生回來帶給這個世界巨大的影響。 他相當于提前將雞蛋的生意規模化,那必然會導致相關的人也觸摸到門檻,大家原本是兩三年之后才規模化的思維,會因為趙鵬的先例而提前展開。這就會進一步減少雞蛋紅利期。 趙鵬是一個重生者,他清楚見證了國家后二十年經濟高速騰飛的過程,也知道很多曾經是巨無霸的企業,就是因為沒有在經濟轉型期及時斷臂求生,開創新的盈利模式,無法抵御經濟大潮,被拍死在沙灘上。 例如這個時代很多大企業,二十年后都早已倒閉,關門,或者被改制,兼并。即使還活著,也是勉強維持著茍延殘喘。 經濟發展從來都不是線性,如果只有線性思維,認為做企業只要做到足夠大,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那必然在某次經濟轉型時大廈傾倒,化為塵埃。 他仔細思考過自己的優勢,主要有兩個,其一就是有二十年國家大勢發展的記憶,知道什么行業大概的紅利周期,其次是他知道一些關于家鄉,尤其是鎮子里二十年大事件的節點。 前者是宏觀視野,讓他能摸準方向。 后者是具體的點,讓他逐步打擊,形成一個個錨點,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將面一個個組合起來,最后組建屬于他自己的商業版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