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東西下面成排的輪子,雖然轉向不易,但實際上,重要的只有這個滿是輪子的底盤,其他地方都是預制配件現拼上去的。 卯榫就是在這點上,要比釘螺結構好,配件少,拼接容易,出錯率低,進度快,而且只要不是超長時間使用,強度一般也沒有問題。 而且推動箭樓的,通常來說是奴兵,最低級的兵種,他們只需要聽命令埋頭出力就行,雖然也危險,但是卻不用沖城頭兒,死亡率其實比戰兵還要低。 但是在康王這里,他可舍不得苦工死在戰場上,所以都是一階的哥布林在干活。 宋合對這些東西也沒有什么憐惜之情,所以箭樓又被推了上去,距離城墻根兒的火場還遠著呢,就又站住了——已在射程之內。 箭樓上清一色的擲斧兵,之所以用這個,宋合也有解釋:箭樓頂臺的面積是有限的,如果是弩兵,要比擲斧兵少將近三分之一。 不僅是這個,弩兵因為身高問題,需要在頂臺邊緣設置欄桿,但是擲斧兵只有人類一半高,就不需要這個,這就意味著每個箭樓少用一面垂幕。 垂幕是特制的防火木板,并不僅僅在箭樓上用,云梯轒轀要用的更多,而且這是一座堅城,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箭樓要改裝成井檻,也就是用垂幕直接從頂臺搭到城墻垛頭,從箭樓下往上走樓梯沖墻的器械。 井檻為了保護爬樓梯的士兵和防止投火瓶,三面掛垂幕,除了正面,側面也要有。 這是資源豐富,時間充裕的高檔做法,一般有沒有垂幕,該上也得上,井檻好歹還有些遮擋,比云梯安全多了。 云梯的底座兒和箭樓用的是同款,這其實可以稱作云臺,還有更簡單的,所謂的蜈蚣梯,又叫做飛梯,要的就是一個快。 一人口銜刀,抱著梯子頭,后面人推著梯子往前沖,借著力踩著城墻的斜面就往上跑,后面每隔多遠都有一個人同樣做,等梯子啪的一下靠到墻上,頭一個已經上了墻了,剩下的人就得爬過一半才算合格。 那玩應兒才叫一個沒遮沒攔,梯子本身有沒有質量問題都不知道,用飛梯上墻站住了腳,打開局面的勇士,專門有個詞,叫先登,后來這就成了一種功勞的代稱了。 現在肯定用不上先登營,因為城頭一片火海呢,但是宋合做出不計犧牲的樣子來,云梯也上去了,還有步軍,他們的目標其實是把城下代替護城河的那些巨木拒馬搞掉。 這些巨木現在已經開始熊熊燃燒,有少數已經燒酥了開始掉落坍塌。 步軍手里據的也不是常見的長刀大斧,而是撓鉤鳥撾(抓),這東西大體形狀,就和園藝工人用的那種兩米長桿頭兒上綁幾把鐮刀似的。 對人殺傷力其實不強,但是最擅長鉤抓推拿,在這個時候,起的作用基本就和爐鉤子相似:他們的作戰任務是把燃燒的巨木勾斷,再推倒城墻根下。 到現在康王他們這邊,咋咋呼呼的整個營盤都動了,卻連一千人都沒推上去,但是對面,兩個魔法,拒馬要報廢了,城頭一片火海,死傷不說慘重,肯定也好不了。 除了投石機一直沒停,箭樓兩個來回而已。 宋合有什么表情也看不到,不過看他的模樣,對戰局是滿意的。現在又到了空白時間:軍隊調動旗號很快,但是要想到位,那是需要時間的。 不過這會陳玉珰也沒鬧什么,戰事一起,規矩就變了,不管怎樣,在帥臺上嬉鬧,八十軍棍都是輕的——康王真打的,有好些個江湖散人都是這么退出的。 大火燒了一早上,天近午時,城墻下還有些余燼未散,宋合出人意料的調動了一直從沒在戰場上出現過的隊伍:水龍車營。 這個營其實也是苦力或者奴兵營,負責的是大軍日常取用水,還有消防功能,一旦有人劫營,或者種種原因軍營起火,他們就要撲滅。 這也是伙頭軍的一部份,十幾萬人的日常用水,光靠士兵自己攜帶是不行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