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金融學院的學生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 “家里沒錢,就別學金融。” 因為金融外表光鮮,實際上是充滿血和淚,家里沒錢,你在工作過程中,會困難很多,營銷任務完不成,客戶搞不定,甚至還可能被客戶潛規則…… 舉個簡單的栗子。 例如。 貨幣銀行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有幸進入某銀行工作。 主任說:快要到月末了,上面分派了存款的任務,現在大家分配一下,每人兩百萬…… 小趙(家庭情況較差):這個任務基本上完成不了,除非在大廳里碰到大客戶。 小王(家庭情況一般):親戚呀,朋友呀,廣而告之,勉勉強強能夠湊到兩百萬,可都是人情啊! 小李(家里有錢):兩百萬夠了?不夠的話,我叫我爸再轉點進來? 幸好陳仰之不是貨幣銀行學專業,但他的專業更坑,是國際投資學。 在金融學院的學生中,還有這樣的一個段子: “二代學金融,操縱牛與熊;屌絲學金融,體會啥叫窮。” 所以,在他班上的同學還努力學習理論時,他已經拿出好幾百萬來練手了。 什么股票啊,期貨啊,外匯啊,他都有玩過。 雖然在練手時虧了不少,特別是期貨,但是他媽不心痛,讓他大膽去玩,虧了算她的。 上大學的三年多來,他前后共投入了五百多萬。 雖然在前期虧了不少,但慢慢地,也知道怎么玩了,現在帳戶翻了兩倍。 即是一千六百多萬…… 有金融學院的師兄說: 金融行業,非富即貴,就算不是非富即貴,也要裝出很有錢的樣子。不然,就連去上市公司調研,人家的投資者關系部都不拿正眼瞧你,會有礙于職業發展…… 所以。 在金融行業形成了一條歧視鏈: 家里有錢有本事的,歧視家里有錢沒本事的; 家里有錢沒本事的,歧視家里沒錢有本事的; 家里沒錢有本事的,連歧視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家里沒錢沒本事的,根本就進不了金融行業…… 在這個行業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的時候,有錢有資源,就決定了你所在的位置。 還有,曾經在學校里叱咤風云,疑似前途無量的金融學院師姐,在畢業三年后苦笑說:其實整個大學生涯,就是一場被精心設計過的大富翁游戲。 由此可見金融行業的殘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