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月十八,收錢二百三十文;” “正月十九,收錢二百一十八文” 艾香看著一筆一筆的數(shù)字記得清楚整潔,雖然字體不好看,但這份心卻是讓她刮目相看了。 洪嬸子果然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 從正月十八開始合伙賣,到這四月初九除掉本錢按六成利潤算掙了有七兩銀子了。 一兩銀子的投入,總算見到了回頭錢。 “呵呵,生意不錯的。”洪嬸子高興的說道:“他爹早上會幫我劈柴生火,中午幫我攬客,晚上幫我收攤。” 看來是夫妻店了。 “原本想讓他不去碼頭做工了,可前兒個碼頭邊劉家也開了一個小吃攤,我們的生意多多少少受了點影響。”洪嬸子道:“所以還是讓他繼續(xù)干著了。” 哪兒都會有模仿,哪樣都有山寨,這劉家典型的就是眼紅了吧。 “不過我有老顧客說她的味道沒有我們的好。”這句話讓洪嬸子放心了不少。 同樣的價同樣的量,比的就是味道。 “食客到底只有這么多。”艾香倒是記掛上了:“看來,咱們得換些新花樣。” 得知那邊的人也賣湯圓和鋪蓋面,艾香就想賣刀削面和燴面。 做這兩樣都在于和面的調(diào)料上,而且她們也舍得骨頭湯。 不過,天氣越來越炎熱了,如果能來上一碗涼皮涼粉涼面的話估計更行銷。 涼面得先制面,工序多了一點。 不如就先做涼粉,豌豆粉黃涼粉,配上調(diào)料味道好。 “家里有石磨,豌豆粉我們可以自己推。”洪嬸子道:“咱大娃二娃有力氣三丫頭還可添磨呢。”洪嬸子笑說自己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