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杏花對老二媳婦的不待見當然不是無緣無故。 往年黃家也差不多這個時候腌的臘肉,腌入味后,整齊劃一的掛在廚房的灶臺上方。 臘肉掛廚房灶頭上既是傳統,也有講究。 一來每天做飯時的油煙可以熏烤臘肉,達到風干和防腐的效果,二來經過長期煙火熏烤,臘肉的味道更香,肉質更緊實。 往年,每當黃家的臘肉一腌好,老二兩口子就找各種借口上門“借”臘肉。 今天要招待客人,明天要送禮,借走了一次都沒還回來過。 吃了數次虧后,老兩口對老二兩口子上門“借”肉的厚臉皮行為一概不再理會。 去年,老二兩口子借了兩次都沒借到后,也就消停了。 后來臨近年關,老二兩口子主動上門幫忙打掃揚塵,楊杏花還被兩人的孝心感動了半天,結果到了晚上,劉枝就發現灶臺上方掛著的臘肉少了兩塊。 兩塊臘肉最少也有兩斤,黃家一共也才腌了六塊臘肉,這一丟就丟了三分之一。 這對本就不富裕的黃家而言,等同于雪上加霜,楊杏花氣得抹了好幾天淚。 雖然大家都能猜到臘肉是被誰“順”走的,可到底沒證據,鬧開了反而讓村里人看笑話。 兒子媳婦的,偷到爹媽家里,黃家丟不起這個臉。 這口氣忍到現在,楊杏花也沒順下來。 所以,今天老二兩口子進門的時候,楊杏花立刻暗中吩咐大兒媳婦,將灶臺上掛著的臘肉臘雞鴨取下來,藏到了柴房的大缸子里。 大缸以前是用來儲水的,足有一米五高,后來家里挖了水井,大缸就沒用了,一直放在柴房里空棄著。 如今彭芳話里話外又打聽她的臘肉,顯然想故伎重施的打臘肉主意,楊杏花心里哪能痛快,忍不住數落道:“要吃飯就好好吃,不想吃就下桌去,別在這杵著討人嫌。” 彭芳也是有氣性的人,當即就放下碗筷,“合著是不歡迎我這個外人呢,行,我不吃了,你們自家人慢慢吃!” 彭芳前腳剛走,劉枝后腳就放下碗筷跟了出去。 雖說臘肉已經被她和婆婆藏起來了,但柴房也不算隱蔽,仔細一找還是能找到的。 村子就這么大點,有點什么風吹草動的,很快就能傳個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