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期而然-《片段人生:開局四合院》
第(1/3)頁
第32章 不期而然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春日的清晨尚有些清冷。
初起的朝陽驅不散這微微寒意。
村道兩旁的林木間多了鳥鳴,枝頭綠意較前幾天又深了幾分。
城門甫開,兩輛馬車就自城中駛出,往西邊而去。
開門的城門衛被驚了一下,張頭去望,見是兩輛馬車車身寬擴,駕車的均是同色雙馬,華麗異常。
現如今的大炎國等級分明,非士族也乘不起這般的馬車。
城門衛只好撇了撇嘴,沒說什么。
剛要回頭,就見那馬車停了下來。
從后車上跳下一個書童打扮的少年,跑到前車說了什么,就撒腿往回跑。
那少年跑到近前,“這位大哥,可知縣里的車行在什么地方?”
城門衛心知是那馬車太寬,走不得鄉道,就給少年指了車行的位置。
他們縣城小,車行也就兩家,且靠近東、西城門。
進了城門向左轉,不足二百米就能看見。
城門衛看著少年跑開的背景,心想“這一大早的,這些公子少爺也不知道去村里干什么?”
但想歸想,他也管不了人家的事。
少年跑到車行,點了四架看起來最干凈、整齊的單駕馬車。
先讓其他三輛去城門口候著。
自己則上了一輛,調轉車頭往城里走。
不過盞茶間,又回到城門。
車上拉著三個跟他一樣打扮的書童。
等書童各自上了一輛馬車后,這才排著隊駛出城門。
四個書童伺候自家的公子換了馬車,繼續往前走。
雙駕馬車調轉車頭,回了縣城。
……
今日正逢月末,為書堂月考之日
月考,即每月查考,起于宋代太學,每月對生員學業的考核。
商榷首次開辦學堂,對如何辦學堂、教學生也是生手。
原主只是跟隨父親學習,沒有辦過學堂。
商榷自然也無從借鑒。
只能根據原生世界學到的一知半解,來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
自原主父親離世后,原主就關了學堂。
學堂里原本的學生,現在多十四五六的年紀,在村里已經算是半個大人,可以幫家中干活了。
自然不會到學堂里讀書、習字。
現在到學堂學習的都是各家的幼子,沒有一點基礎。
唯有鄰村的盧家子——盧平堅持進學,現在就住在家中,每旬歸家休沐一次。
商榷根據他的進度,單獨整理了一份教案。
這個世界沒有《三字經》、《千字文》,更沒有《論語》、《詩經》等經義典籍。
詩詞歌賦也只有歌,且是民調,不登大雅之堂。
縣學里一般教的都是《字義》。
府學修得是《國禮》和《鑒文》。
而州學則以《御》、《治》、《農令》等科目為主。
原主的童子試,考得就是字義。
《字義》顧名思義就是字的本義,是由前朝大賢所著,立冊七百余年,為蒙童開蒙之書。
收錄單字三千,每十字為一冊,字下有注解,言明字的來歷與用法。
雖是開蒙之書,卻多藏于縣學、府學之中。
私學一般都是靠先生轉述,或是得到的殘篇。
原主家的《字義》也不全,只有半部,是原主父親自己從府學抄刻所得。
學堂里現在主要教得就是這個。
商榷利用系統獲得了這些書冊。
趁著養病期間,將這些都學完了,這才有了考舉人的底氣。
他考舉人不為當官,而是想以此為名,把原本世界的經典傳承在此界發揚開來。
就算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也要留下些印記,傳于后人。
《三字經》和《弟子規》原文他已經增刪完畢,篆刻成冊,只是注解還未成書。
光是這些,就堆滿了一整間屋子。
難怪古人常用學富五車來形容學問淵博。
這次月考就是想看看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他們都習慣了《字義》的教學方式,商榷也無須更改,只把《三字經》和《弟子規》當《國禮》的預冊講解就好。
學堂開學一個月,每日學習一個字,全月尚不足半百。
商榷根據原主的記憶,仿童子試的出題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攀枝花市|
巴中市|
元阳县|
阿勒泰市|
偏关县|
商河县|
辽宁省|
黔江区|
清涧县|
冀州市|
山西省|
体育|
维西|
都江堰市|
凤阳县|
大石桥市|
保定市|
曲靖市|
东至县|
平陆县|
轮台县|
富川|
富源县|
溧阳市|
岚皋县|
汝阳县|
女性|
万山特区|
辽宁省|
横峰县|
保亭|
靖江市|
岳池县|
手机|
宁陵县|
河津市|
遂昌县|
宣汉县|
垫江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