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即便如此,你看看,他是怎么對待謝家軍的?謝策之現在在外面打仗,保衛大梁百姓,守衛蕭家的江山,但是朝廷給過一分銀子嗎?給過一粒糧食嗎?” “所有的糧草供給、所有的兵器,那些物資全都是夏青提供的,全都是謝家百年積攢下來的。” “父親,你摸著良心問問自己,大梁沒有現在的朝廷,百姓們會生活的什么樣?大梁若是沒有了謝策之,沒有了謝家軍,又會是什么樣?大梁已經失去一個夏培江,失去一個夏家軍了,難道還要再沒一個謝家,讓外敵入侵嗎?” “顧家是皇親國戚,但是顧家更是大梁的百姓,更應該為大梁的百姓做點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貪圖享樂,抱著榮華富貴的虛影不撒手。” 一口氣把自己的心里話都說完了,發泄完之后,顧嶼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的太多了。 可是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更何況他顧嶼從來都不會為自己說過的話而后悔。 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也好,讓父親知道自己不是當初那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對于現在的國家形勢,他也是有自己看法和打算的,他也是在實實在在的為顧家的將來做籌謀的。 即便父親現在不理解自己的做法,顧嶼也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 只是父子倆尷尬的站在這里,誰都沒有說話,顧年義也從來都沒想過,那個在自己眼中還是一個上躥下跳的小孩子的兒子,竟然對當今大梁的局勢比自己還有更深刻的認識,也在為顧家未來而深深的擔心著。 顧年義的心中為兒子能夠有這樣的變化感到欣慰,但是,顧年義十分清楚隔墻有耳這句話,尤其是在當下不太平的時候,所以他沒有對顧嶼的話有任何評價,或者說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說些什么。 看著親爹沒有搭理自己的話,顧嶼心理是有些心寒的。 但是,這也是早就已經猜到了事情,談不上什么接受不接受,所以顧嶼只是冷冷的看了顧年義一眼。 “你是為了顧家,我也是為了顧家,既然咱們無法達成統一,實在不行就各走各的路吧。” 說完這句話之后,顧嶼沒有再考慮其他的直,接就離開了顧府,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行蹤,直奔徐問的住處而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