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陛下身體不適,交代任何人都不見,有什么事請幾位大人先幫著處理便可。” 幾人對視一眼,都是宦海沉浮的老油條,從陛下突然搬來西院起,他們便已猜到,陛下怕是出了什么事? 性格剛正的楚御史最先忍不住,冷聲道:“外面出了十萬火急的大事,本官勸公公可別助紂為虐!” 李公公依舊是那句:“這是陛下的吩咐。” 楚御史還要待說,卻被一旁的徐丞相給拉住了,對著正殿方向拱了拱手:“既然陛下有恙,那臣等就先告辭了。” 等出了宮,楚御史明顯面色不渝。徐丞相嘆著氣道:“李公公既然那么說,你總不可能硬闖進去!”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對君上的敬畏幾乎刻進了骨子里,所以即使知道陛下可能出了什么事,做臣子的,也絕不可能硬闖寢殿,這是大不敬,追究起來是要被砍頭的。 楚御史煩躁道:“那現下怎么辦?” “去找太子吧!” 然而等幾人去了東宮,卻得知太子早在一日前便去了京郊大慈恩寺,說再過半月便是先太子的忌日,他要為先太子祈福。 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太子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在這之前,對于太子此人,在場幾位重臣都覺得那是個溫和如玉的君子,雖比之先太子的卓絕才能差了些,行事還有些優柔,不過于正事上也算勤勉刻苦,雖做不了開創盛世的名主,做個守城之君也夠了, 他們都以為等璟和帝歸天后,太子便順利登基。直到封朔身份公布,他們看出璟和帝想改立封朔為太子。 之后肅王接連出事,璟和帝的身子遲遲未好,而太子這時候卻做起了孝子,他們這才發現,或許太子并不像他表現的那樣溫良無害。 不過身為一個好的臣子,只需把君上吩咐的事情做好,為朝廷辦實事,至于皇家如何爭斗?他們不該也沒資格去管,更別說站隊了。反正最后不管太子還是封朔上位,都算是皇家正統。且兩人各方面才能也都不錯。 說回眼下,耿尚書不解道:“這急報上說太子打著復興前朝的旗幟屠了漢中城,眼下已出了秦地,直往京城,這……” 當然,在看到急報的那一刻,他們只以為這是肅王一方對此前之事的反擊,或是別的什么人想要攪渾這灘水。畢竟太子一直沒離開過京城,又怎會帶人造反? 可按理說,太子這時候不該避而不見才是,難道真的是為先太子祈福,想到先太子在世時這個弟弟愛護有加,幾人又遲疑起來。 徐丞相道:“先不管這些,耿大人你去大慈恩寺找太子殿下,本官親自去會會那前朝余孽!” 畢竟不管屠城是真是假,那五萬兵馬卻是事實。 …… 大慈恩寺,聽完侍衛的稟報,太子頭也沒抬,依舊低頭虔誠地誦著經,若是不知情的看了,還真以為他和先太子有多兄弟情深! 等人退下,貼身太監吳名擔心的問:“殿下真就這么不管了?” 太子合上經文,看了眼暗下去的天幕,臉上浮起了一絲笑:“不急,等秦先生他們多屠幾個城再說?” 只有把事情鬧到最大,大到民怨沸騰時,才能將封黎笙徹底釘死。等到徐丞相幾個都壓不住斗的兩敗俱傷時,他再出面,屆時他既得了民心,還能把他做過的那些事都扣在封黎笙頭上。 “把盯著秦先生那邊的人手都撤回來,只留幾個不起眼的。”這時候他必須把自己摘干凈。 吳名看著他眼底的青黑,勸道:“主子您都好幾日沒合眼了。” 太子站起身:“孤去睡會兒。”謹慎起見又加了句:“如今是關鍵時期,讓跟著的暗衛抽掉一半回去。” 他以為此番已勝券在握,然而一天之后,聽到手下人拼死逃回來稟報的消息,他差點沒氣暈過去: “你說什么?秦先生他們不是以肅王的名義屠城,帶隊的是孤!” 怎么可能?難道他這邊出了內鬼?計劃被封黎笙知道了,對方這是將計就計! 不對,秦先生還有留在咸陽郡的人不會背叛他,想到手下提到的,是太子帶的隊,他臉色一白,驀然想到了刑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