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到后來,就沒什么關鍵信息了。 只有神仙賜藥讓他心中一驚,但也沒著急去找王妃索取查看。 侍衛、侍女說辭皆一致。 兩人入內,他們正要大呼,就失去了意識,仿佛莫名打了個盹,時間只不過瞬息。 再一睜眼,就不知為何到了王府門外。 多人說辭總合,讓人不得不信服。 王庶妃出身平平,也沒能力買通王府中人,更別提孩子重病做不得假,猛然間康復,不是仙家賜福還能是什么? 只不過,如今再想去尋仙家,恐怕是來不及了。 他思緒雜亂,還有些失落。 古今都有不少遇仙傳說,好不容易降臨王府,他卻沒能得見……滋味說不出的難受。 朱權又打量神像、吊牌,心中有了決定。 既與道家相關。 而這仙家又對王府有恩,理應侍奉香火。 “來人,將神像供奉于書房,香火不斷!” 至于吊牌。 亦為仙家所贈。 他心中糾結片刻,走出正殿,來到別院,與王庶妃相見:“烑兒還小,不誼佩戴項鏈,本王先為他收好,待年紀大了,再賜還給他。” 王妃神情不變,微微點了點頭。 朱權就知他的心聲,臉色不由得尷尬,又補充道:“既是仙家所贈,就是烑兒的仙緣,我作人父,怎能奪取?更何況此舉為不敬仙神!” “我戴上這仙物,若能溝通仙神,也該讓尊者知曉你我夫妻的感恩之心,若仙家能再降臨,王府應奉上重禮祭祀……” 有了這番保證,王妃就笑了起來:“我知王爺心意,您何必與我解釋呢?” “王爺先戴著就是,到時傳于瑤兒,他也開心,是父王曾佩戴過得寶物。” 夫妻將話說開,頓時其樂融融。 若非涉及仙家,朱權又何必與妃子解釋那么多? 與其說是寵愛妃子,實則無非是敬畏仙家。 “內院若有什么流言蜚語,你不必理會,待幾日法會結束,我自有處置!” 翌日。 法會上多了一尊小巧神像。 王爺華服之上,也佩戴其一個反射光澤的小吊牌,古樸而神異。 …… 應天府。 夜禁解除的繁鬧還在持續…… 開四日夜禁,這只是第三天,正是沸騰時。 也因此,城中消息流通速度加劇。 最近震動南京的大新聞有三: 鄭和帶西洋總兵凱旋。 醉仙樓倒塌。 漢王、紀綱失蹤。 后二者可以融為一個事件,但平民百姓可不知詳情,消息被朱高熾下令封鎖。 翌日,清晨。 兩輛馬車由兵馬護送出城,駛入官道。 馬車上不是別人,正是董成峰。 他既感到自豪,又有些忐忑,但更多是如夢似幻。 未列品階,卻要為信使,面見一尊王爺。 周遭護衛對他畢恭畢敬,皆尊稱一聲“董大人”。 這不比董老爺爽多了? 官與民,那可是兩個階層。 以此為鑒,他不是不能期待一下,未來入朝為官的美夢。 上升渠道就走西洋總兵那邊,由王景弘舉薦,圖謀一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 不過他也只是想想罷了。 董成峰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為官那塊料,而就算美夢成真,也多是依靠神使。 但神使若是走了呢? 那位王公公可不會給他好臉色。 所以不如想辦法斂財,做個富家翁,再覬覦一下西洋商路…… 若能抵達那傳說中的神國就再好不過了。 當下他唯獨覺得可惜的是…… “周公子一定在應天府,既要拿下醉仙樓,以后肯定還要見面!” 從應天府至南昌,最好的路線選擇是走水路。 沿長江而上,入鄱陽湖水道,直入贛江抵達南昌。 不過逆水行舟,進程太慢,王景弘在離開前就囑咐,走官道快車快馬,八百里路程十日可至。 這樣爭取了足夠時間,待得他們從北邊返回時,醉仙樓也可以重新動工,拔地而起了。 純粹是為討好神使。 接下來的日子,董成峰就韜光養晦,模擬與王爺見面的場景,以免出了差錯。 十日后。 南昌府已在眼前。 因是黃昏,將入夜禁。 車馬在城中官府驛站下榻,被王景鴻派來隨從的小公公,就給“董大人”講起明日拜見的注意事項,多是一些禮儀相關。 “寧王為何謙和,也喜交友。” “王公公隨陛下就藩北平時,往來事宜都是由王公公負責,一來二去就成了王爺的座上賓……” 講解由來,也是為讓他放松一些。 總而言之,王爺會給王景弘幾分面子。 第二天,天光微亮。 小太監就前往王府遞送拜書,確認得了接見的準信,立即回返帶董成峰前往。 王府門前。 董成峰深吸一口氣,對太監點頭后,就前去叫門。 他也不知該跟王爺怎么說。 不過王景弘給了他一封書信,應該會講明一切。 不多時,管家來迎,見了董成峰,神色平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