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盛放黃金的木板其實不大,但黃金很重,每個木板堆積如小山,就需要2名健壯的勇士一起抬上來。 實話實說,周黎安心里一點波動都沒有。 獲得系統后,他的第一目標就是加州黃金,前期做了大量的知識儲備, 包括莫多克人遷徙而來后選擇的駐地,也正是當年馬歇爾磨坊發現黃金的地點。 可當野牛皮收益日漸增多,對收獲金錢的喜悅感就持續降低。 因為度過了資金的原始積累期,建國之路已經踏上正軌,這批黃金本就屬于計劃內事物,自然談不上多驚喜。 換言之, 未來整個世界都將屬于均衡。 這種感覺就如同從自己家地板上,扣下來一塊精美瓷磚, 卻要轉賣給隔壁鄰居,也就是現世。 自家留下一個坑,填補了別家所需,滋味當然算不上好。 當然,均衡的發展,還是需要現世的資源扶持。 這一批加州黃金就當做啟動資金了。 揮散了眾人。 屋內只剩下雪女時,周黎安走下土匪頭子的花豹皮寶座,去查看那些黃金。 這次顯然不是紅銅了,入手后分量極重。 有大塊狗頭金;也有經河床沖刷,千瘡百孔,一眼看上去令密集恐懼癥患者頭皮發麻的“珊瑚狀”黃金。 “主人,這些是黃金,對嗎?”雪女因為沒看到周黎安的笑容,稍顯忐忑。 周黎安這才覺察自己表現的太過平靜了,翹起嘴角:“雪女,做的不錯?!? 雪女露出滿足臉,像極了得到主人順毛后舒爽的貓。 隨后,從現世帶來電子秤稱量。 8個木板堆放黃金總數超過1200斤之多, 剔除被誤認的大塊黃色礦石, 剩下得真正黃金也有1000斤之多。 整整500公斤啊。 以現價計算每克59美金,總價高達2950萬美金;當然,河金熔煉提純還有損耗,最終收益大概與一個月的野牛皮收入持平。 部族人并未大范圍搜集開采。 周黎安只是讓他們嘗試看看是否能找到,如今3個月所獲500公斤,算是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如果未來投入大量人力開采,每月應該能穩定產出2-3噸;以現在均衡子民的勞動力,6年時間或許才能令地表黃金被清空。 這還是全力投入的結果。 7年淘金熱總計開采了340多噸黃金,后半程從個人淘金客逐漸演變成雇傭勞力模式,使用水力開采器械。甚至下挖礦坑,以人力填埋,不再有人人賺得盆滿缽滿的盛景。 而事實上,整個淘金時期,淘金客的收益并不多;反而是那些前來做生意的商販、資本家吃成了肥豬。 人口涌入,物資短缺,涉及一切衣食住行的行業,物價飆升。 那個時期當地商界奉行一個道理—— 問:怎么才能讓懶惰的工人, 為我們開采更多的黃金呢? 答:以過高的價格為淘金者提供生活必需品。 要不然說…… 資本家都是吸血鬼呢,他們太會了。 均衡當然不會陷入這種窘境, 因為子民尚未開化,周黎安更不打算過早開放自由貿易市場。 即便未來開放,背后操控者也一定是自己。 具體模板也有了。 1502年,葡國武力統治壟斷東印度區域香料貿易。 1601年,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次年,荷蘭也成立東印度公司;隨后還有法國、丹麥、瑞典等國陸續跟進效仿。 除商業貿易外,這些公司同時進行殖民事宜。 那均衡也可以成立“舊大陸多國殖民公司”。對,我裝都不裝,我攤牌了,貿易?貿什么易?就特么玩殖民,老子靠搶的。 而今,均衡的黃金開采,自然無需擔心。 有現世做支撐,吃喝不愁,各類鐵質器具更是廉價。 但對周黎安來說…… 若能在地表開采150噸黃金就足夠了,沒必要耗費均衡的勞力去做深度挖掘。 這么大筆資金到手,已然足以跨越進步工業時代,未來上了機械,想要開礦還不是輕輕松松,何必用寶貴的人命去填埋礦坑呢? 至于眼下這500公斤黃金,已經足夠給戴維梁交差。 不過,在他沒有聯系自己之前,也不必主動張口,主動權要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 翌日。 周黎安巡視谷倉,開始讓子民們晾曬脫殼,爭取在入冬前吃上大米飯。 到時候再由現世補充玉米面和小麥面粉,碳水一定不缺,牛肉更是吃到吐。 農田開墾至10000畝地,高產的良種讓部族人第一次認識到耕種收獲的豐足,熱情飽滿。 周黎安又讓他們種植白菜、蘿卜,營養搭配也有了。 等到冬季來臨,煮上一鍋開水,加上牛肉、白菜、蘿卜。 最頂級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手法……撒上一把食鹽,熱乎乎的香氣四溢,均衡小孩都要饞哭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