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弟弟被一群孩子關進了雞籠子里。 她一生氣便將他們給打了,有兩個還流了血,但她自己也受了傷,可當對方家長找來時,養母卻撿起一根手腕粗細的棍子就往她身上招呼。 “我讓你出去給我惹事!” “家里窮的都快要揭不開鍋了,你讓我去哪兒給人家湊醫藥費!” 喜兒跪在地上,倔強地不肯認錯,任憑養母怎么打就是不認錯,最后養母也沒辦法了,便將手里的棍子往地上一扔。 “家里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你們若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吃了虧,那就打回來。” 熊孩子的家長自然不會對一個小孩子動手,可是熊孩子會啊,他們將喜兒團團圍住,然后肆意報復。 打夠了,解氣了,這事兒也算解決了。 他們離開后,喜兒還跪在地上,倔強地不肯掉一滴眼淚。 秀禾看向養女,頭發已經被那群孩子抓成了雞窩,臉頰上還多了兩道指甲劃痕,模樣看起來好不狼狽。 她眼眶一紅:“以后還打人嗎!” 喜兒脖子一梗:“他們把弟弟關進了雞籠里,我才打他們的!” 秀禾喊道:“那也不能動手打人!” 喜兒反問:“那如果是他們先動手呢?我也不能還手嗎?” 秀禾沉默良久,才回道。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家里已經連買米的錢都快拿不出來了,你若把人打傷了,醫療費我上哪兒給人家借去!” “以后出門,見了他們就躲遠點兒,若是再有下次……再有下次就餓你兩天不許吃飯!” 這一年,喜兒六歲。 就因為養母的一番話,她學會了隱忍。 等到喜兒七歲時,養母又懷孕了,而這一年,弟弟被人販子給拐走了。 之后的故事情節幾乎與江瑤兒時的回憶如出一轍。 喜兒的養父生病了,喜兒開始跟著爺爺下河撈尸。 后來,有個外地人來這邊辦事,見她小小年紀就開始跟著爺爺下河了,便問她:“你有沒有什么夢想?” 喜兒想了半天,只回了一句。 “我想上學。” 那個男人離開時給喜兒留了五千塊錢,也讓生活窘迫的楊家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當然,喜兒并沒有上學,而是把上學的機會留給了妹妹。 而故事的最后卻是以悲劇收尾的。 喜兒死了。 死在了她十七歲這年。 死在了她最熟悉的悠悠河里。 當鏡頭從河里慢慢移到河面上時,漆黑的夜色將河面襯得更為孤寂,也跟故事開頭的畫面遙相呼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