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3章 人至-《野心家》


    第(1/3)頁

    陳三叔和小邵東家過來,自是與褚韶華的封信相干。

    褚韶華是個精明性子,陳老爺讓她寫封信寄回老家,待她到了郵局寄信才發現信只到縣里不到村兒里,褚韶華多靈光啊,她當時就尋思著,這信既不到村里,那就得寄到縣里相熟人家。雖則只與邵東家見過兩次面,她自覺與人家也算個半熟啦。當時就跟郵局的差人多討了張紙,準備寫給邵東家,讓信到了請邵東家幫忙捎帶過去。說來,這年頭紙也是要錢的,只是褚韶華用的少,她又叭叭兒的一口一個大哥的稱呼人家,客氣的緊。這年頭兒,五大三粗的男人容易見,褚韶華這樣親自去郵局寄信的小媳婦可是少的。那差人估計是瞧她生得伶俐,嘴又甜,就免費給了她一張紙。

    待把給托邵東家送信的信寫好,褚韶華卻是舍不得再買信皮的。因為,信紙人家免費給一張,信皮是實打實要錢的,她是個會算的,索性兩張信紙放一個信皮里。給陳三叔的信里也沒什么機密,并不怕人看。

    就這樣,兩張信紙放一個信皮里寄了出去。

    褚韶華這人,天生的心竅機敏。她讓邵家托人帶信,也沒就直白白的一句您著人將信送到陳家村兒村長三叔手,這也忒直忒不會辦事兒了。褚韶華寫的是:自來京城,頗多見聞。今有洋面粉廠,大肆購糧。前些天出售存糧,價錢幾多,刨除自村到京之路費,較當地賣糧更為劃算。鄉親們種糧辛苦,伯伯乃有大見識之人,今給村里三叔修書一封,聞郵差只到縣衙,難到村落,事情較急,一旦新糧落地,舊糧價格必然下跌,唯此青黃不接之時,尚且有價可談。無人可托,唯有托伯伯著人將信送至陳家村村長三叔家,敬謝。落款寫的陳褚氏。

    這個陳褚氏,一時邵東家都沒想到這是陳大順的媳婦,還以為是陳大順的娘寫來的信哪。因為這年頭兒,女人一出嫁就沒名兒了,像在鄉里,一般都是喊某某家的,像褚韶華,別人叫她就是大順家的。魏金叫她都會喊大順嫂子,其實,陳大順是男的,又不能做嫂子,不過,鄉里就是這樣的風俗,指著男人叫。如今褚韶華還沒孩子,若她以后有了孩子,也會指著孩子叫某某他娘。所以,指著男人稱呼,指著孩子稱呼,就是不叫女人自己的名字。

    這是指鄉間俗語,官方的稱呼則為某某氏,前頭一個某是男人的姓氏,后頭一個某是娘家的姓氏。

    所以,褚韶華現在的官稱是陳褚氏。

    邵東家還記得褚韶華,畢竟當初褚韶華帶著魏時與陳村長登門求助,邵東家對她印象挺深。不過,并不知她娘家姓褚。而賣糧這樣的大事,在邵東家的印象里,自然是長輩才能做主的。

    邵東家既是縣里大戶,生意土地都不少的,家里一樣有存糧。邵東家多老辣的性子,因為褚韶華在信上寫了自己賣糧的價錢,邵東家心下略一盤算就覺著,這要是能去北京賣糧,這可劃算多了。然后,邵東家很沒客氣的就把褚韶華寫給陳三叔的那張信紙也看了,內容大概差不多,只是更詳細一些,上面寫面粉廠也去看過,價錢也都打聽過,還有自家賣糧的事,褚韶華寫的清清楚楚,要是三叔有意,可來北京親自看看。

    邵東家便召來兒子詳說這事,邵東家道,“我前番聽你說那個洋磨面機的事,是不是就是現在面粉廠用的機器。”

    “對啊,現在新式的面粉廠都是用電的,西洋來的面粉機,磨出的面更細不說,關鍵是快啊。要是使咱們自家的土磨,一天才能磨幾斗糧?要是用機器,一天磨的面頂石磨一年磨的。”小邵東家是剛回國的留洋生,闔縣也就這么一個洋進士,是邵家的榮光。不過,邵東家覺著兒子不穩重,就先讓他在自家鋪子里練手,積攢些經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镇赉县| 稻城县| 黄石市| 宾川县| 会宁县| 剑阁县| 安达市| 福鼎市| 施秉县| 霸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攀枝花市| 宜兰县| 水城县| 武威市| 黄平县| 遂川县| 长寿区| 霍州市| 开原市| 黎平县| 三亚市| 马鞍山市| 高阳县| 梧州市| 曲周县| 额敏县| 新晃| 洛阳市| 泗水县| 吉林省| 汕头市| 武强县| 南乐县| 靖远县| 上杭县| 新源县| 台安县| 宁陕县|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