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好意思,沒經驗,發早了嘿】 陳梓林走上前,劉海中讓出中間的位置,坐去了陳梓林椅子。 陳梓林微笑著說:“從新中國成立起,我們廣大的婦女同志們就在為新中國辛勤地工作,在農田、在廠房、在各行各業。 領袖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不僅要操持家務還要上班工作, 我是很敬佩婦女同志的。 所以我見院里的大媽們都是家庭婦女,就聯系了制藥廠,跟街道聯合,辦了個加工藥盒的小作坊, 聽制藥廠那邊負責人說在不耽誤做家務的情況下,一個女工也能賺到15、6元加工費, 錢不算很多,但能解燃眉之急, 從長遠看,一年能給家里增加180元收入,這不一輛二八大杠的錢就出來了吧。有人就說了,我家收入高,不需要去拋頭露面…..” 這話一出,院里人齊刷刷看向易中海,院里除了易中海,還敢夸海口說我家收入高? 而且易中海還沒兒女親戚,老兩口一月99塊,胡吃海喝也造不完啊! 易中海臉色一黑,好嘛,又拿我做筏子,埋頭抽煙不吱聲,他了解陳梓林,你敢跟他對著干,他就敢讓你沒臉做人。 陳梓林沒受影響繼續說:“這種思想是極其錯誤的,現在是新社會, 勞動最光榮,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 何其光榮,而且還能增加收入、融入社會,比隔絕在家強多了吧! 我在聯系這個小作坊之初就設想好了的,只能是家庭婦女去工作,孫家三大媽就非常熱愛勞動,聽說此事主動報名參加,我很感動啊! 孫家三大媽有三十塊多退休金呢。所以我定下了院里五位大媽去小作坊工作, 她們是劉海中家一大媽、閻埠貴家二大媽、易中海家易大媽、李深耘家李大媽、秦淮茹家張大媽!” 其他大媽都面露喜色,一年180,能給孩子多添身新衣、給飯桌上多添幾次葷菜了。 婁小娥有點表情不自然,她才二十六歲,結婚后就一直在家閑著,她確實不缺錢, 憑婁家財物,她幾輩子都花不玩,但在陳梓林嘴里,她就是不愛勞動、不給祖國建設增磚添瓦的懶惰人。 連五十多歲的大媽都去賺錢,她有什么臉面不勞動呢…… 賈張氏聽到自己名字, 騰地站起來說:“我不去糊紙盒, 我有病,不能干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