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奈,彭山君放下手,但雙眼中透露的情緒,說明這事沒完。 早晚得秋后算賬。 前提是得活到那時候才行。 一條條讓戴罪立功,配合彭山都驅逐二十萬大軍的命令發出,傳到四方邊軍要塞那里。 惹得一堆守邊大將痛哭流涕,感謝圣恩,誓死報效彭山君。 不得不說,他們打仗也許還行,但關于朝中的權謀知識和經驗,實在太淺薄了。 有點經驗的,估摸這時候不是反了,就是逃了。 但總歸,彭山國這邊,現在勉強能湊齊七八萬人了。 盡管人數位置都很分散。 但聚在一起也沒什么用,沒看這彭山都對面,現在還有整整二十萬人。 在武器裝備,各方面條件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人數優勢就是最大的優勢。 城墻上,路歌望著遠處二十萬大軍的營地。 說是二十萬,但其實是看到近十萬左右。 剩下那十萬,不是在負責后勤運輸,就是在攻打周圍城池,四處劫掠,要么就是在防備有可能沖出來的四方邊軍。 總體來,彭山都的壓力,沒有剛開始那么大。 自從引大河水灌入壕溝,變成護城河后,使得周圍的土地濕潤成泥。 二十萬聯軍的攻勢受阻。 但他們也不著急,恐怕知道糧食方面的問題不用解決。 相反,彭山都這邊,雖然成功防守一波提升士氣,但面臨的困境仍未解除。 合圍正在慢慢形成。 這護城河也在有巢氏的暗中幫助下,擴展到彭山都四方。 “東西南三門的情況如何。”他在心中問起燭龍氏。 “東西門方向,目前都已經發現國敵人,倒是南門沒什么動靜。” “圍三闕一嗎?” 這段時間來,路歌也多少學了點兵法,雖然算不上什么大將,但偶爾賣弄幾句還是可以的。 這圍三闕一,便是《孫子兵法》中用兵打仗的八項原則之一。 圍三,顧名思義,包圍三面。 闕一,“闕”通“缺”,即缺口。 圍三闕一,就是包圍三面留一面的意思。 避免四面合圍時,敵人抱著魚死網破的想法,遭遇激烈反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