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樣的反駁讓林汐也生氣了,對著電話就吼道 “路遙,你給我閉嘴。這件事我有自己的想法,你別在這里指手畫腳,要是不滿意就找別人去啊。” 說完就把電話給掛斷不想再聊,明顯是路遙讓她動了真火。 這是必然之事,因為她和路遙是不同的人,思維與性格都大相徑庭。 就如同這次發怒的根源分歧一樣,是【結果論】與【過程論】的差異。 路遙是偏向于【結果論】的,只要有一個【讓韓墨去找回陌莎莎的契機】的結果就可以了,因為她相信韓墨跟陌莎莎在一起的結果才是最好的。 這種特質在平常的許多事情中都有體現,比如之前那為了韓墨而主動背各種鍋的行為,就是在追求一個【與韓墨在一起】的結果。 至于在得到這個結果的過程中自己受了多少委屈倒是不怎么在意,因為結果好就是皆大歡喜。 可林汐是偏向【過程論】的女人,在原本既定的三十年壽命中她更在意的是【過程】而非結果。畢竟人類的最終結果都是入土為安與世長辭,只有各式各樣的過程所組成的人生方才是重要之物。 人生來不是為了去死的,而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只要不死】就算活著,那充其量只是【沒有死】而已。 唯有活得精彩,活得滿意,才是活著的追求。 所以林汐不喜歡路遙這種不管過程只要結果的態度,這會讓【導出結果】的人有種【棋子】的感覺。 隨手可仍,棄之而不惜,妥妥的資本家嘴臉。 而且在這個結果中的【棋子】還不止她林汐一個,還有韓墨,甚至陌莎莎。 所以林汐跟路遙動真火了,卻又不能讓路遙意識到這層緣由。這不掛斷電話之后這姑娘還在嘟囔呢,語氣也是非常不滿。 “好好地說話怎么就突然發火了,真是的,找別人就找別人去,哼,又不是只有你一個能行。” 她也對林汐那莫名其妙地繞彎感到不舒服,收起手機后就在小腦袋瓜子里搜尋著有沒有漂亮點的姑娘。 結果發現國內就不認識幾個美女,國外倒是有一大堆但都不合適,索性就朝林鳳兒問道 “鳳兒,你還有什么漂亮的表姐么,或者表妹也行,再不濟身邊的朋友也可以。” 林鳳兒:“……” “遙遙,你指定有啥大病,我今年才十八,我的表妹們都還沒成年呢。” 路遙:“……” 她沒招了,未成年的不能禍害,禍害了就真讓韓墨成變態了,而她就是變態的幫兇。 這就讓路遙感到非常苦惱,然后這份苦惱在看見跟隨韓墨而來的韓白雪之后就煙消云散,小手一拍就驚喜道 “對啊,這里還有一個白毛來著。” 林鳳兒:“……”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