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誤導之后,觀眾們也就沒再糾結(jié)剛才那到底是不是幻覺,七手八腳地開始彈幕交流。 不管是不是誤導,至少這個故事是真的被他們所知曉了。 而知曉之后就會有討論,討論這個故事到底是怎么被韓墨想出來的。 前面到底又是怎樣的劇情,才會導致這樣的后續(xù)發(fā)展。 而在這之后,又會不會有別的發(fā)展。 他們是真的沉迷在其中進行討論了,還不停地詢問韓墨有沒有想法補完。 對此韓墨只能苦笑,便隨了他們的心愿瞎掰扯道 “那我就來補完這東西吧,信不信由你們了。” …… ……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亞瑟王逝去之后,統(tǒng)一勇士之地的亞瑟王為勇士之地帶來了和平,受到許多人的崇拜與敬仰,劉邦只是其中一個。 當亞瑟稱王的時候,劉邦才五歲,他對于亞瑟王的敬仰之情催生了他成為騎士的想法,于是便和友人一起加入圣殿。 兩人一起加入圣殿,一個成為騎士,一個成為福音傳道者。他們之間的友誼,是自小而存的,也是自生而死的。 成為騎士的劉邦在圣殿展露頭角,以莫大的榮耀被圣殿授予至高榮譽——圣殿之光,意為圣殿的希望之光。 可實際上圣殿并不需要他帶來希望,長老院的那群老爺們更想將他納入麾下為其效命,這自然遭到了劉邦的拒絕。 他信仰的是圣光,憧憬的只有亞瑟王一人。 遭到拒絕的長老心有不滿,開始疏遠針對劉邦,連帶著他的友人也一同遭到針對。 恰巧在這個時候,曾被亞瑟王擊退的東方帝國得知亞瑟王逝去,又帶著大軍卷土重來。而面對這樣的危機,那群蛀蟲長老居然毫不在意,仍舊忙著內(nèi)斗。 劉邦看不下去了,號召圣殿騎士們前去迎戰(zhàn)。沒有背叛圣光的騎士們紛紛披堅執(zhí)銳隨他一同迎敵。 第二次圣戰(zhàn)開啟了。 友人馬爾菲茲本想和劉邦同去,卻被他勸阻,因為他知道此次圣戰(zhàn)的危險。 騎士不懼犧牲,但他不愿見到友人死去。 圣戰(zhàn)中,沒有后援的騎士們拼死血戰(zhàn),一個接一個地消亡,只有圣殿之光還在苦苦支撐。 暗夜之王贊賞他的勇武忠誠,給予了他一個結(jié)束圣戰(zhàn)的機會——如果你能傷到我一下,我便立即返程,從此再不入侵此地。 圣殿之光答應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