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不想分批次做,實在是這一步必須要一次性投入。 能剩下幾顆,就看著最后一步了! 接著,他拿起之前熬好的那一份藥劑,薄薄地灑在陶罐內(nèi),慢慢的用工具攪動,讓里面的丹藥均勻地吸收藥劑。 這一步非常重要,關(guān)鍵在于火候的掌控。 陳浩看了看陶罐內(nèi)的藥劑慢慢的被吸收掉,哪怕是加熱后,也不會有太多的熱氣。 過了幾分鐘。 蓋上陶罐蓋,出氣口也被堵上,慢慢地加熱里面的藥劑與丹藥,蒸發(fā)出熱氣逐漸沁入丹藥中。 他之前也做過,可惜成丹率低的可憐,大部分都是廢丹全丟給狼王吃了。 這次,算是第二次也有些經(jīng)驗了,不過他只能夠把陶罐控制在一定溫度內(nèi),保證不會炸開。 只是,過這最后一步“沁丹”,不但要保證不會炸開,還要讓里面的丹藥,不會焦糊! 丹藥吸收了藥劑之后,還要繼續(xù)在高溫的罐子里放著,并且不能揭蓋。 等到完成烘干之后,在將丹藥里面的水分蒸發(f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丹藥能夠保存和服用,藥性被鎖住不會丟失。 到了這會,那出氣孔就需要每隔一會就要放一次氣了。 這也需要經(jīng)驗控制,氣放早了一秒,藥效就會丟失一部分,這會讓成丹藥效大大降低。 放遲了,丹藥就會因為受不住高壓蒸汽導(dǎo)致部分融化,也有可能導(dǎo)致表層出現(xiàn)暗焦,藥效同樣會損失很多,甚至還會導(dǎo)致服用者體內(nèi)積淤炎毒。 這炎毒就是火毒,但不是普通的發(fā)熱,而是火氣攻心堵塞經(jīng)脈,讓修煉者無法吸收靈氣! 憑借著之前的經(jīng)驗,陳浩不斷的動作,以聽覺和感受溫度去控制陶罐,及時放掉蒸汽。 這一系列下來,說得簡單,坐起來無比麻煩,就煉制這么點丹藥,至少需要五六個小時以上! 陳浩滿頭汗珠,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將被塞住的氣孔松開,放了幾秒鐘的氣,再次堵住。 連續(xù)反復(fù)好幾次之后,在次打開氣孔,冒出了一股淡淡的藥香氣。 光是這股氣味,讓陳浩整個人都禁不住精神一振,仿佛忙碌多時的疲憊瞬間一掃而空。 蓋子揭開,里面靜靜的躺著十幾顆丹藥,灰黑的丹藥表層,在燈光的照耀下呈現(xiàn)出圓潤的光澤。 但,這十幾顆里面也有幾顆是黑漆漆的,甚至一點也不圓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