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懵懂的徒弟們滿口答應,只要每天能吃到好吃的,讓他們干什么都行,他們只是個吃貨而已。 學堂小廚房里每天都飄出饞人的香味,好些不忙的村民都被勾了過來,想瞧瞧宋坦坦他們到底在做什么好吃的。 大多數人都是忙碌的,像燒陶瓷那邊就需要大量人手,好些身強體壯的女人都會過去幫忙,因為自家要用的碗盤,陶罐都得自己去捏,這幾天大伙又在研究燒水缸。 水缸體型大,捏坯料都費勁,再則沒有人會做,大家不過是燒出了丑丑的碗盤,就野心勃勃的想著制作大水缸,不僅可以屯水,還可以放在茅坑里屯肥料,肥水不外流全裝在大水缸里,地里就不愁沒肥料了。 宋追燕聽說后,竟無言反駁,除了比較臟臭,相比起來的確比她的沼氣池方便多了,畢竟建沼氣池需要水泥,水泥這個時代沒有,短期內又制作不出來。 坦坦和墨尋每天研究一堆書,這也想干,那也想干,然而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實現。 地里種的都是番薯玉米,這兩種都是耐旱的植物,很容易種活,除了必要的時候施肥澆水,基本不用怎么打理,再說這時候就等著收成了。 不過女人和老人每天都扛著鋤頭去開荒,也不著急能開出多少荒地,積少成多,反正也要明年才有足夠的種子,回頭秋收過后,還要繼續開荒,挑腐葉爛泥覆上去,來年地能更肥沃些。 半大小子像采草藥,學雕刻什么的,也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總之大家都忙的很。 不忙的就剩張清雨和她妹妹,她們在家帶弟弟,順便做點繡活,在一眾灰撲撲的村民中,張家姐妹的衣服是最鮮艷,最好看的。 之前張家分了不少料子好的衣物給其他人,那也是顏色暗沉的,宋坦坦從空間拿出來的衣服全是黑色的,別的顏色根本不敢拿出來,所以全村人穿的不是灰就是黑。 農忙的時候張清雨姐妹也出來幫過忙,不好意思讓趙忠年一個人獨自開荒種地,但幫了兩天,姐妹倆就腰酸背痛,差點連床都下不來,趙忠年就不讓她們再下地。 番薯葉沒長茂盛的時候,她們跟著村里的女人去摘過野菜和菌菇,后來番薯葉可以炒來吃了,她們就沒再出門,也很少出來走動,一直宅在家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