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字經已經抄好了一本,第一堂課并不是教大家念三字經,而是讓大家寫自己的名字,紙是宋坦坦從超市拿出來的,特意選的比較舊,黃一點的紙張,墨水倒在一個碗里裝著。 毛筆就直接拿出來無事,以后要用墨只能提前倒在碗里,幸好之前放糧食的時候,也拿了些紙張出來,所以此時葉墨尋拿出紙張來發下去,共他人也不會多問,因為好些人當時都分到了一些紙。 紙是貴重的東西,大家出恭時都不舍得拿去擦屁股,都留著呢,現在正好能用上,毛筆也有,就是硯臺和墨沒有。 而宋坦坦的超市里只有墨水,沒有一塊塊的墨,也么得硯臺來磨,所以每次拿墨水出來都說是事先磨好的。 原本宋坦坦還慫恿葉墨尋學造紙,這樣就不會曝露紙張的來處,她可以把超市里的紙和制造出來的紙混一起用。 但拿著書研究了一晚上的葉墨尋,讓她自己看,“但凡有簡單點的制作過程,我就教大家去做了,難度太大,沒辦法實行。” 宋坦坦看了下制作過程,第一步斬竹浸泡一百天,還要挑新生枝葉的新生竹;第二步抖入石灰水再浸泡八個晝夜,還要加堿蒸煮,再洗,再浸泡;第三步搗成泥…… 概括起來大概五個步驟,蒸煮,洗滌,打漿,抄紙,烘干。 看似簡單,真的做起來過程和細節卻極其復雜耗時,主要是他們沒那么齊全的工具。 所以以前在年代小說里看到的主角隨便就能造紙是誆她的?好吧,小說畢竟是小說,虛構總是要有的,總要給主角開個掛。 不過她暫時想開科研的掛,那指定是不能。 “這樣,你把制度過程抄下來,等以后那些人會認字了,就讓他們去學,這紙讓其他人去造。”宋坦坦覺得自己真是個小機靈,這都能想到。 “行啊,給你,你抄,我反正不抄。”想累死他?三字經和百家姓就夠他抄幾天了,還想給他加重負擔,絕不可能答應, 宋坦坦一噎,撅了撅嘴,抄就抄,現在她已經會寫不少繁體字了,待她再努力個把月,肯定能認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