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外婆終于托到她以前在市教委的一個朋友,給宋詩語找到了一間學校,可以繼續念書了。 只不過這個學校,不在市區,而是在縣城里,離她住的地方非常遠,搭車都要幾個小時,只能住校。 而且這個初中,不僅教育設施條件不行,而且師資力量有限,來這里就讀的都是當地的一些農民、貧困戶、小商小販的子女。 學校的校風很差,常常發生學生打架事件,老師管也沒用,遲到早退現象就更加頻繁了。 男女同學中還有不少早戀的現象。 認真學習,想要考高中的人很少,這里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打算學完初中,就出去打工的。 已經連續幾年創下升高中全市最低的記錄了,還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從他們學校考進過市里的名牌高中。 起初得知自己要去這樣的初中念書,宋詩語是相當排斥的,心里也是一萬個不愿意。 可是外婆拉著她的手,苦口婆心地勸說,叫她一定要好好念書,千萬不要因為學校不好,就放棄自己。 宋詩語望著外婆期許的眼神,終是點點頭。 她知道外婆年紀大了,她老人家并非s市的人,這已經是她能夠為她這個外孫女所能做的一切了。 在她父母離世,所有親戚都爭搶財產的時候,只有外婆關心她,這份親情來之不易,她不愿讓外婆失望。 于是她答應了外婆,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去了那所縣城的初中寄宿就讀。 宋詩語本已經做好了,對這里學校環境不好的心理準備了。 可當她真正到了學校一看才發現,這所初中的條件比她想象中還要差。 教室沒有一間是完好的,不是墻壁漏風,就是窗戶的玻璃碎了,還有幾間教室門都壞了。 電風扇也沒有,夏天所有同學擠在教室里上課,聞到的都是滿滿的汗臭味。 宋詩語住的宿舍,非常簡陋,八個女同學住一間,白墻水泥地,空間十分的狹小,連個寫字臺都沒有。 師資力量就更差了,有許多老師都不是正規示范學校畢業的,一個人代好幾個班,知識水平有限,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講的都是當地的方言。 宋詩語聽不懂那些方言,但好在她的學習基礎扎實,人也夠聰明。 有些知識點,不需要老師講解,她也可以自學。 平時其他同學出去玩,她總是待在教室里學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