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 寒冬暮歲,中原大地一派蒼涼,唯有集市上比往日漸多的路人和小鎮也開始堵車,提醒著大家是年關將至了,小鎮上像極了小型車展,高至百萬下至萬元的山寨“大g”,說真的,比“x車帝”上面的車還全。 拎著禮品的孫陽和李影在人群中熟練的穿梭著,很快上了客運站上的一輛農班車。 李影看著身邊坐立不安的孫陽說道:“孫陽,你是不是可緊張了” 孫陽:“多少有點,誰還沒個第一次” 李影:“哎呀,你別怕,我爸媽人可隨和了,而且這就是第一次見面又不是結婚” 孫陽惴惴不安的心跟著農班車晃晃悠悠的向李影的老家駛去。 中原農村的村名好記又特別的難記得,它通常都是以村內第一大姓作為前綴,拿孫姓舉例建村時候如果有樓,那就可以叫“孫樓”“孫土樓”,如果有村內或者附近有河,有洼地,那就叫“孫河”“孫洼”,如果什么都沒有干脆就叫“孫莊”“小孫莊”。當然還有叫孫郢,這個郢(ying)可都算是有歷史的背景的,據說是春秋時,楚文王建都于郢,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楚國都城屢有遷徙,凡遷至之地均稱郢。所以基本叫郢的估計都是外遷過來的,就像李影的老家李郢村一樣。 李影家在村內也算不上拔尖戶,李影父親在家務農偶爾會隨村里的壯勞力去附近的大中型城市打個短工掙點零花錢,但是到過節的時候即使沒掙到錢也有必須隨著“春運大軍”一起返鄉,這是當地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翻譯成很火的歌詞就叫“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李影的母親則是地地道道農村婦女,不要小看這個農村婦女她們要是忙的時候那可真不比在機關上班的工作人員輕松,早起晚睡收拾家里不說,村里甚至村外的大事小情沒有不經過她們“審核”的,她們不僅有在自己院中能“洞察”全村家庭不和諧因素,甚至還能預測不和諧因素的發展方向,她們有自己的對話空間,雖然不設安保,但一般人靠近她們都能讓人有后背發涼的感覺,俗稱“村議政院議政大臣” 此時李影家中院內及大門口分批坐滿留觀人群,這批人群的劃分可也是根據村內常年積累的經驗來“排兵布陣”的非常有講究,暫且拋開村口路邊的這些外圍人員,家門口一般是左鄰右舍說白了是李影母親同事“村議政院的議政大臣們”她們往往起到第一波夸獎攻勢,其語言可反復套用基本上是“你看這小伙長的多排場”“大城市來的哪有不排場的”“不光排場掙錢也多”等等等,使進門男方先一波受到被崇拜的熱浪,這在兵書上叫“先禮后兵”。第二波在院內守候的則是同齡伙伴她們的構成則是同齡的閨蜜及堂兄老表,這里可稱為“和善區”因為都是同齡有共同話語,一般不會有為難的情侶繼而也可稱之為“輔助區”這也是男方比較喜歡和長時間逗留的地方。在往里走可謂是“低氣壓區”這里就是氛圍不亞于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坐主座的一般是家中長者,爺爺奶奶或者太爺太奶在農村都是很常見的,側面則是村中比較有威望的長者例如一級行政長官村長之類的,然后再說大爺小叔之類,所以進屋一定先不能說話,因為你不知道哪個是女方父母。 (二) 村口的孫陽李影四處張望著像是在等什么人,不遠處從兩人的正前風塵仆仆的趕過來一位符合當地村容村貌的中年男子。 李影率先打起招呼:大爺。 中年男子點頭示意看著孫陽說道:你就是孫陽吧。 孫陽:您就是大爺吧。 中年男子:對,就叫我李大爺吧,我和你家鄰居媳婦的表弟有實在親戚所以也不是外人,不用那么拘束。 孫陽趕緊從口袋拿出兩包“中華”香煙。 孫陽:大爺,麻煩您了,一會去家里您還得多照顧著呀, 中年男子:你看你這孩子,這都說了不是外人,你怎么還買這個,見外了。 中年男子說歸說但絲毫看不出有推脫的意思。 中年男子:你不要害怕,我跟李影爸那是從小兄弟,這多少年了出門在外也是一起,那就是自己家的事情。 孫陽一邊答應著,一邊跟著中年男子身后唯唯諾諾的走著,李影看著孫陽的模樣忍不住的偷笑著。 孫陽:還笑,你等著你去我家的時候,我也不幫你。 沒錯,這個中年男子李大爺就是孫陽家拖關系找到的中間人,用來從中照顧第一次上門的“毛腳姑爺”要是這個你還不理解的話,那我換個更通俗易懂的詞“接引使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