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朝鮮(十三)-《從衛所到帝國》
第(1/3)頁
“尼堪好快的動作!”
阿敏見自己儼然有被包夾之勢,也有些坐不住。
衡量再三,阿敏決定集結優勢兵力先攻義州,分出部分兵馬依托拒馬、壕溝同背后的明軍接戰。
一時間,大批朝鮮民夫被韃兵驅趕著勞作。
決戰來臨。
趁著夜色,圍攻義州五門的八旗軍開始悄悄往南聚集,原本的營地中只留下數名老卒,借此迷惑城上守軍。
很快南城門外聚集建虜的兵力達到了近三千人。
兩方人馬相隔不過三里,卻各自釘在了原地。
建虜的目光聚焦在義州城上,自然不會主動攻擊,而明軍一方則是為等待后面的大隊步兵。
雙方都沒有冒然行動,場面一時間陷入僵持。
兩個時辰之后,清掃完棒子溝的明軍大隊終于抵達。
趙安從之前的俘虜口中得知,入朝建虜主力在三千人上下。
當然對于韃子的話,趙安并沒有完全相信。
此時的他,正在進行最后的動員。
有賞必有罰,宣布了賞銀標準之后,趙安再次強調了軍規。
隨后,開始挑選明日進攻的前鋒。
軍中雖然有四千人,但成分卻顯得駁雜:安奠所旗軍、鎮江營兵、義州朝鮮兵、還有鄰近的鄉勇。
而那一千多鄉勇中固然有悍勇者,但整體而言也只能打打順風仗。
于是以選鋒旗軍一百五十員,營兵九十員,朝鮮軍六十名為前驅。
入選者皆是虎背熊腰,膀大腰圓之輩,戰時披雙甲,一手持盾,一手持戰刀、骨朵。
其后便是大批弓手、輕步兵。
最后是軍中的十二門虎蹲炮,作為火力支援。
而軍中的兩百余名鳥銃手因為射程的原因,很難發揮作用,趙安索性將他們編為督戰隊壓陣。
計劃中,聯軍被分為三個批次,第一批集結了全軍的精銳,是絕對的主力,后兩批人馬輔助的成分更多些。
月光下,有人抓緊這來之不易的時間補充精力,也有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低沉而又連綿的號角聲響起。
雙方人馬從睡夢中驚醒。
數百后金弓手連同阿敏迅速來到低矮的營墻邊注視前方。
縱然馳騁疆場多年,但這遠處傳來的雄壯號角聲依然使他心頭一震。
甲片碰撞聲、凌亂的步伐聲等雜聲入耳,阿敏頓感壓力,急忙吩咐手下幾句。
原本準備攻城的韃兵也開始向后靠攏。
明軍一方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準備工作。
五米高臺連夜起,上置戰鼓一面,臺下兩邊又各有兩面鼓。
三百選鋒整齊地列隊在臺前,趙安依次為他們整理衣甲。
軍中僅剩的半壇酒也兌了水,湊成三壇,此時正擺放在眾人面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静宁县|
招远市|
七台河市|
土默特左旗|
柏乡县|
阳东县|
渭南市|
桦南县|
子长县|
多伦县|
桂阳县|
柳州市|
华阴市|
陕西省|
兴海县|
搜索|
伊春市|
保靖县|
贺州市|
乾安县|
神农架林区|
漯河市|
全州县|
上林县|
五原县|
桦甸市|
阜城县|
星座|
黔南|
六枝特区|
定日县|
简阳市|
石首市|
宜兴市|
莲花县|
兴隆县|
建水县|
海盐县|
阿勒泰市|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