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杜家勢力龐大,即便在櫟陽杜府,也是不可小覷,所以公孫鞅精心籌劃了這次抓捕。 因為據杜少言的檢舉,杜府護衛和仆役已被盡數替換,而且人數眾多,可能有近百人。 因為杜府內形勢不明,公孫鞅盤算著,如果貿然前去抓捕,可能引發杜府中人的武裝反抗,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己方傷亡。 對于一般的反抗者,公孫鞅并不擔心。 他覺得棘手的,乃是杜府中可能存在難纏的死士。 死士的武力級別都是很高的。 這個時代,官員或世族都是會養死士或門客的。 死士便是為著某個目的或信仰,亦或某個人,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的人。 比如著名的晉國死士豫讓,因為主人智伯瑤在三家分晉的競爭中被趙襄子殺死了,為了報答智伯瑤從前的恩養,豫讓不惜用涂漆吞炭毀容,扮乞丐等虐己的方式去為智伯瑤報仇。 還有身材瘦小的吳國死士要離,為了報國,以及酬報伍子胥的知己之情,毅然前往人生地不熟的衛國,去刺殺勢力龐大,而且武力過人的慶忌,為了取得慶忌的信任,要離不惜自斷一臂,并讓吳王處死自己的妻兒。 這個時期的死士,何其可怕?! 誰也不愿意招惹上他們! 而杜府之中的新護衛,難保沒有杜梟一黨的死士在其中。 如果杜府中有這樣的人,那么抓捕將很難順利完成。 公孫鞅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但他對這些死士不屑一顧。 為了理想,為了變法,他連命都可以不要的!還會在乎什么危險和死士呢?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公孫鞅又何嘗不是一個死士呢? 只不過他的信念與其他死士不同罷了。 為了抓捕的順利,公孫鞅決定采用出其不意突襲的辦法。 他先讓武士們裝扮成平民百姓,然后靠近杜府,隨后再突然毫無預警地向杜府發起攻擊。 杜府護衛們在公孫鞅一方毫無預兆的突襲下,瞬間便敗北了。 公孫鞅一邊宣布國君詔命,一邊下令杜府護衛們放下武器。 但這批被杜綽替換過的杜府護衛們,可能是平時在封地囂張慣了,亦或者因為長期生活在幾乎自成一國的杜地,眼里不知朝廷為何物。 他們中的很多人竟是敢于武裝反抗官府的緝捕。 公孫鞅擁有金令箭,立即下令對任何敢于反抗執法的人直接格殺勿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