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一身黑袍,目光凝重。 他在思考著。 現在的秦國,是七國之中弱小的一個,誰都可以來欺辱一下。 剛才嬴渠梁還接到了魏惠王的國書。 國書極不客氣。 要求秦國識相一點,不要再存有覬覦河西之地的想法,否則將遭到魏國的大舉進攻。 遭受魏國威脅也就罷了,但國書字里行間皆是蔑視羞辱字眼,不禁再一次刺痛了嬴渠梁的心。 為何秦國在天下人眼里是這種卑陋弱小可欺的形象呢? 而嬴渠梁又是一個終生積極向上,發奮圖強,不甘人下的君主。 這些,也正是嬴渠梁堅決要強秦的根本原因。 要是不知道這些原因,就無法理解日后,他為何敢于同商鞅一起為天下先,做出徹底打破舊世界的革命了。 但迫切想要找到強秦人才的他,直到此刻也未能如愿。 嬴渠梁很慌!很急! 他來到秦魏兩國形勢地圖之前,陷入了回憶與思索。 試圖從秦人的發展歷程中,吸收到能夠強秦的經驗教訓。 秦國的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顓頊。 顓頊,也就是大費,頗有才能,曾跟大禹一起治水,居功甚偉。 當時的華夏還是舜帝統治。 大禹還算厚道,不欲貪天之功,在舜帝面前大大褒獎了一番大費的輔佐功勞。 舜帝立時對大費刮目相看,賞賜給大費一個黑色的旌旗飄帶,還賜給他一個姓姚的美女。 從此,大費便留在舜帝的身邊,為舜帝駟養和調教鳥獸。 經過大費調教的鳥魯非常馴服,尤其是戰馬。 舜帝贊賞大費的功勞,就給他賜姓為贏。 以大費為首領的贏氏部族得到上層關照,遂逐漸興旺起來,人口滾雪球般擴大。 后來,贏大費的后輩贏費昌,侍奉夏朝君主夏桀。 因見夏桀無道,便英明地離開了夏桀,投奔了商湯,并助商滅夏,立下了赫赫戰功。 贏費昌和他的子孫由此大功,世世成為殷商貴族。 殷商的威望和實力遠超夏朝和上古帝王。 作為殷商的親信,贏氏部族的更為興旺的時刻開始了。 后來,贏費昌的兩個玄孫:惡來和季勝,成為了贏氏部族的首領。 兄弟倆一起侍奉商朝君主紂王,勇猛異常。 他們對于紂王極為忠心,可謂是死心塌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