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 軋鋼廠對易中海的處理結果出來了。 鑒于易中海是技術老工人,軋鋼廠并沒有選擇直接開除,而是讓他做起了鉗工車間的后勤工作,根據后面的表現再看要不要恢復他七級鉗工的工作。 平時搬一搬鐵塊,運一運鉗工們打造好的毛坯零件,工資也從之前的八十多塊錢直接減半,連生產獎金也一并抹除。 當易中海一算自己一個月工資只有三十多塊錢的時候……心都滴血! 這個處理結果軋鋼廠并沒有進行全廠通報,因為現在制造火車頭的專家已經從全國各地趕了過來。 楊廠長擔心這件事情會破壞了紅星軋鋼廠的整體形象所以就讓車間主任私下將這件事情處理了。 …… …… 制造火車頭辦公區域。 “師父!” 劉家成在辦公室的門口看到趙鐵柱之后趕忙走上去打招呼。 在這個年代國內有實力的工程師少之又少,像趙鐵柱這樣鉗工出身的工程師是參與這種火車頭建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表現不錯!先進去開會吧。” 趙鐵柱拍了拍自己徒弟的肩膀,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六年前劉家成還是一個什么都不太懂的鉗工學徒,轉眼幾年時間這都可以參與火車頭建造的項目了。 劉家成進入大辦公室的時候這里早就聚滿了一系列的工程事業專家。 這些人之中有一部分是手藝精湛,建國之前參與過外國人鐵路項目的老工匠。 另外一部分則是從全國各地調集過來的交通學校老專家! 這樣的陣容可以說是高手云集! 比起辦公室安靜的老工匠們,現在這些老專家們已經開始吵得不可開交! “以我們國內目前掌握的技術,想要在短期內制造出火車頭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如果說這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在座的各位也不會在這里相聚了。” “這是一項能夠提升咱們國力的偉大工程,所謂萬事開頭難,咱們第一步就要將這最外層堅硬的軀殼啃下來。” “建造火車頭的核心技術現在還是掌握在外國人的手里,咱們如果單純想要靠自己的話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