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海棠也四下觀望了一下,沒有g(shù)et到丈夫的點(diǎn)。 沈文笑著指著后面一家店鋪,對她說道:“媳婦,你看火車站邊兒上,那個小包子鋪。” “包子鋪咋的了?” “前幾年咱們來的時候,都沒有呢!”沈文注意到的是這一類的變化。 動蕩的這些年,別說靠山屯十幾年都沒有什么變化,奉城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如此。 沈文很清楚的記得,十多年前他從省城坐火車去單位,到幾年前他來這里看病,火車站周圍的樣貌幾乎是沒有任何的變動。 可是,這短短兩三年沒來,從火車站到招待所的這一路上,竟然多了好多個新開的店鋪。 李海棠經(jīng)丈夫這么一提示,也發(fā)現(xiàn)了:“好像是啊!那個面館上次也沒有!那邊還有個賣舊衣服的!” “這應(yīng)該就是個體戶了。”沈文總結(jié)說道:“幾年不見,竟然開了這么多的小店,時代真的變了。” “個體戶?”李海棠對于丈夫說的這個新詞匯很是好奇:“能開店,那不都是國營的?” “嗯,早年間確實(shí)都是國營的,個人是不能干的。我聽說,從去年開始,規(guī)定就變了,只要有本錢,個體也可以開店做買賣。” 想到這種新變化,沈文的心情很激動。 自己能經(jīng)營小買賣,不管多小,那都是自己的產(chǎn)業(y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