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酒樓開業,春來了-《食戟之城》
第(1/3)頁
有了皇帝陛下暗中保駕護航,甄家的生活逐漸有了變化。
食戟小食生意越來越好,大有名滿京城的趨勢。
一家人經過慎重商量,決定擴大營業規模,將小食攤升級為酒樓,以甄蒙親手制作的特制料理和這個時代不曾問世的八大菜系為賣點,輔以甄蒙最新研制的高度白酒——五糧液,力求打造京城乃至天下獨一份的餐飲圣地。
這項決定通過不為人知的秘密渠道傳到了武弘德耳中,皇帝陛下一喜之下,將位于城東的某皇子白手套名下一家位置極好的鋪面,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復雜手續,半賣買送的交到了甄蒙手中,并捎帶著要求了這家尚未開張的酒樓三成股份。
甄蒙腹誹不已,堂堂當朝天子跟自己一個小老百姓要錢,合適嗎?
有了皇帝陛下的暗中扶持,這家酒樓從籌備到裝修再到開業,稱得上一路綠燈,當京城書院院長,當世大儒謝德賢親筆所提“食戟酒樓”的牌匾掛上之后,這家注定日后名動京華的酒樓就只等一個良辰吉日便可以開門迎客了。
一家人站在剛裝修好的酒樓大廳,整個大廳約莫三百平米出頭,擺著二十來套由京城最有名的木匠打造的上等花梨木的桌椅板凳,腳下是打磨的平整光滑的大塊青石,一面墻上掛著一副碩大的字,上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落款:武弘德。
說起這幅字,甄蒙就哭笑不得。本來他在設計酒樓裝修時隨口吟出這幾句詩,本意是提醒來酒樓用餐的食客,要節約糧食,杜絕鋪張浪費,不曾想被皇帝陛下無孔不入的監察司探子聽了去,于是第二天,鄭九恩便捧著裝裱好的這幅字送到了酒樓。
這幅字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只要掛著它,沒人敢在酒樓內惹是生非不說,來消費的食客不把盤子舔干凈怕是都不敢結賬走人。
但甄蒙相信,這不會成為阻攔食客的絆腳石,相反,這將是一塊金字招牌,當今天子親筆題的字,這種殊榮整個大武朝也找不出第二家來。
一樓大廳還布置了一個一丈見方的舞臺,甄蒙打算在這里開一個書場,說說仁義禮智信,說說天地人神鬼。
這個時代的百姓在甄蒙看來多數依然蒙昧未開化,他辦書場,不求有人能從書中領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只求人們能從中聽出些個淺顯易懂的道理,能夠人心向善,便已足夠。
上到二樓,十余個雅間布置的精致典雅,每個房間面積一致,并沒有學鼎盛樓那般人為的將房間分為三六九等,每個房間里都懸掛著半幅字,有李太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楊萬里的《檄風伯》、《閑居初夏午睡起》,杜子美的《登高》、《春夜喜雨》,陶淵明的《飲酒》、《歸園田居》等。
鄭九恩曾好奇的問過,為何每首詩只有半闕,甄蒙笑著說了四個字:“拋磚引玉。”
鄭九恩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跟隨了皇帝陛下半輩子,胸襟見識自是不凡,他逐一將每個房間的半闕詩看完,越看越心驚,雖不能一窺全貌,但他相信這里的每半闕詩拋出去都足以震撼當今文壇。
鄭九恩心思復雜的看著甄蒙的背影,這個二十年來一直韜光隱晦的年輕公子哥,胸有溝壑萬千,若是不曾遭逢巨變,怕是這輩子也不肯展露鋒芒吧?
甄蒙自是不知道鄭九恩心中所想,他的想法很簡單,以前韜光隱晦,是因為確實提不起什么興致,自己只是個廚子啊,沒必要也沒那本事站在時代的潮頭撥弄風云。
而現在則不同,經過一場巨變,他實實在在的經歷了一場從身體到靈魂的拷問,遲來的外掛更是讓他這個無神論者對冥冥之中的存在心存敬畏,甚至是向往。
于是他變了。
食戟酒樓開業之日,門庭若市,除了一些街坊四鄰和吃慣了早點攤的老客戶,還有不少身穿便衣的官場中人,這些人都是消息靈通的老油條了,陛下親筆御題的詩就掛在這里,誰敢不當回事?
甄德邦與鄭九恩站在門口迎賓,街坊四鄰也就罷了,多數以為兩人只是與宮中某位貴人能扯上些關系的普通生意人,但那些官員看見鄭九恩的時候便大驚失色,誰能不認識皇上御前大太監?這些人不由得心中對食戟酒樓的重視程度暗暗拔高了幾個臺階,心里開始默默盤算著自己帶來的禮物是不是足夠分量。
甄德邦沒那么多心眼,來者都是客,每一位來客他都發自內心的笑臉相迎,安排蘇瑾和霜兒引領入內就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安丘市|
黄龙县|
山西省|
苏尼特左旗|
大同市|
镇坪县|
札达县|
隆安县|
栖霞市|
伊吾县|
班玛县|
阆中市|
湖北省|
孝昌县|
措勤县|
肇庆市|
新沂市|
宜良县|
枞阳县|
清水县|
柘荣县|
阳城县|
剑河县|
曲阜市|
瑞丽市|
科技|
郯城县|
习水县|
库尔勒市|
孙吴县|
赤水市|
金塔县|
阿克陶县|
辽源市|
新安县|
叙永县|
天水市|
北川|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