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色凝然道:「鐵山秦氏確實對不住你。不過我秦氏族人,并非都是與秦非,秦奉先他們一路。許多族人對你崇敬備至,忠心無二。還請你們夫妻細加鑒別,不要涼了他們的心。」 楚蕓蕓不以為意的揮了揮手。 鐵山秦氏真正有能力,且對她忠誠無二之人,她都心中有數。 總數也不過三百來位而已,大多都被秦勝排擠,甚至是驅逐出軍中。這些人是她與楚希聲未來統御北地的根基之一,她豈會薄待? 那白發老者卻又語聲悠悠道:「其實三年之前,沐歌你如拿出這般的決心手段,秦家何至于此?我那些族兄弟安敢放肆?秦奉先一個隱居數百年之人,又哪里有機可趁?」 楚蕓蕓聞言一愣,隨即啞然。 秦家走到這地步,她也有極大過錯。心慈手軟,最終反噬秦氏,反噬自身。 所以她清楚的知道,楚希聲才是對的。唯有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那白發老者還想說什么,最終卻又微微一嘆,御空往遠處飛去。 他眼中滿含愁意。 白發老者秦方想要說服那幾位族兄弟,不要再與楚蕓蕓為敵,卻知這多半無濟于事。 這些人心中有鬼,與楚蕓蕓的恩怨,始于楚蕓蕓父親暴斃身亡之夜。所以秦奉先才能輕而易舉的將他們說服。 如今要讓這些人相信楚蕓蕓掌控北地之后,不會與他們秋后算賬,豈非是做無用功? 他們自以為有秦奉先為后盾,還有諸天神靈暗助,豈會畏懼秦沐歌?白發老者卻不以為然。 九九神劫如同遠水,遠未到來,楚希聲與楚蕓蕓二人的刀槍,卻已近在眼前!聲勢全盛的無相神宗,也有著夷平鐵山秦氏的力量。 且這神劫未必就會應在秦沐歌的身上,也可能是其余五大神宗,或是大寧朝廷。不是有一句在京城流傳了數十載的讖言? 秦楚之好,日升西山! 他們秦家如全力輔助秦沐歌夫婦,有極大可能改朝換代,奪得天下!那時鐵山秦氏的聲威,只會更上層樓。 在秦氏族中,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不過秦方卻知,只要秦奉先一日不死,那些曾參與逼殺秦沐歌之父秦鐵軍之人還有一個活在世上,秦沐歌夫婦就對鐵山秦氏放心不下! 楚蕓蕓看了那白發老者秦方離去的遁光一眼,隨后袍袖一卷,向身后眾人示意。「我們走!」 在她身后,那一百位飛龍騎士都紛紛神色一松。 剛才他們是真擔心總帥一怒之下,將這些秦家族老全都宰了。 雖然眾人都隱隱猜到,鐵山秦家多半是做了什么對不住他們總帥的事,所以總帥歸來之后,就大規模解除秦氏兵權。 然而當今世人都重視親族。 誰都不想跟隨一個冷酷無情,對親族狠辣無情,大肆殺戮之人。 他們這些軍伍之人,又有誰不希望自家的上司公正嚴明,賞罰得當,又能寬仁厚道? 此處距離安北軍大營只有不到七十里,楚蕓蕓駕馭四足飛龍全速飛行,頃刻間就已抵達安北軍大營的正門前方。 這里已經有許多安北軍將士提前得知消息。 他們云集于門前等候,赫然萬頭攢動,挨山塞海。 安北軍安置在主營的將士總數不過三十萬人,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自發的來到營前候駕。 這些頂盔摜甲的將士密密麻麻,如山似海。 他們自發的按照各自隸屬的番號排成隊列,無邊無際的充塞于原野之上。 此時天空正下著雪,狂風呼號,他們卻對這嚴寒分毫無畏,各自昂首挺胸,鷹揚虎視。 當楚蕓蕓的赤金大纛,出現在他們的視野。 這些安北軍的驕兵悍將卻都紛紛面色潮紅,神色激動的跪伏于地。「安北軍鷹揚都五萬人全員在此,參見總帥大人!」 「安北軍橫野都四萬三千人在此,參見總帥大人!」「安北軍驃騎都三萬二千人在此,參見總帥大人!」 「吾等恭迎總帥!愿為總帥大人效死!」 「得見總帥歸來,末將死而無憾!」 「安北軍是總帥的安北軍!吾等追隨總帥,萬死無悔!」 三十萬甲士的山呼聲,還有他們身上甲片的撞擊聲,這磅礴音浪匯聚如雷,震徹云霄,搖山震岳! 他們眾志成城,以至于所有三十萬人的氣血匯聚在一起,如同一根巨大金柱般上沖天際,一連沖開七層云霄! 昔日秦沐歌繼承父職,形勢極度窘迫。她的征戰之路,就是從安北軍開始。 當時幽極二州諸軍,唯有安北軍中一部分她父親秦鐵軍留下的舊部,愿意聽她號令。 之后秦沐歌逐漸打開局面,掌控安北軍長達十二載。她百戰百勝,橫推北域,從無敗績。 安北軍對秦沐歌的敬崇也無以復加,以至于這八十七萬軍馬從上到下,都充斥著秦沐歌的私人印記。 秦勝接掌安北軍,能夠排擠清洗秦沐歌麾下眾將,卻洗不去基層的將士。而此時在大營之內,上千位安北軍將官都神色黯然。 在秦沐歌到來之前,他們已極力的***,鎮壓異己,穩固軍心。可這都毫無用處。 秦沐歌歸來的消息還是傳開,在某些人的暗助下,僅僅半個時辰就已傳遍各部。這安北軍大營瞬時山河色變。三十萬將士悍不畏死,將嚴酷軍法置于不顧,堅持出營迎候。 這些將官中的一部分已經準備離去,他們自知自己必定在秦沐歌清洗之列。他們無力與之對抗,也不愿被拘押管控。 卻也有許多人留了下來。 他們自問能力尚可,精通軍略,且與秦勝關聯不深,而「鎮北大將軍」正值用人之際。 只要他們愿意與秦家切割,熬過鎮北大將軍的甄別,定可恢復軍職。 追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霸武王殿下,不比跟著那些植黨營私,任人唯親,甚至吞沒軍資的秦氏族人強? **** 不久之后,在鐵壁山脈某處,秦奉先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此時他不在自家的「天云山」,而是在另一座無人山內。秦奉先要聯絡秦家眾人,勢必要暴露行藏。 他不愿放棄自己在「天云山」的壇壇罐罐,就選在了此處與秦家眾多族老會面。秦奉先萬沒想到秦沐歌會下如此大的決心。 這是寧愿將北地三百五十萬邊軍推倒重塑,也要將秦家的族人舊部全數清洗,排除在邊軍之外。 秦奉先更低估了秦沐歌在邊軍中的威望。不! 是低估了秦沐歌與楚希聲二人的聲威。 只是一個秦沐歌,還不足以讓許多中上層的將官對秦家倒戈。 然而加上一個楚希聲,許多四州邊軍的將官卻愿意隨這二人搏一搏,對秦沐歌鼎力支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