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四章 另有想法-《大宋之重鑄山河》
第(2/3)頁
安朝廷小皇帝趙昚發布詔書,改元隆興,稱之為隆興元年。但洛陽方面仍舊堅持使用原來的年號——紹興,稱之為紹興八年。
即便趙構已經死了,但年號仍舊存在,如此做法實際的一個潛臺詞是,大宋現在還有皇帝。太
上皇固然能夠主持大局,但到底與皇帝不同,更沒有太上皇復辟的先例。(明英宗朱祁鎮奪門之變算是,但此時尚未發生)最
重要的是,徐還并不容許這等情形出現,社稷無主的時候他才有足夠的操作空間。老丈人趙佶說到底只是一個傀儡,讓其復辟完全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更為要緊的則是皇位繼承權,從趙佶那論的話,那些在五國城的大宋皇子們都有份。雖然還是俘虜,但畢竟尚在人世,都是麻煩。相
比之下,趙構這里就簡單多了,因為沒有繼承人,那么換句話說,誰都可以做繼承人,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讓天下人接受。操作空間之大,不言而喻。
所以,徐還拒不承認大宋臨安新君,亦不更換年號,只待進駐臨安之后再做打算。
至于沒有皇帝這件事,重要嗎?
要緊的還是大軍早日南下,打過長江,進駐臨安,那時候才能名正言順地議立新君。
成功拿下東京和應天府,固然是大好局面,不到兩個月時間便兵臨淮水也算神速。一切看著似乎都順利妥當,堪稱勢如破竹。可
是徐還并不敢過于樂觀,雖說自古以來北方統一南方乃是常態,可無論是當年曹魏伐吳,還是太祖趙匡胤滅南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可以說多有波折。
張憲大軍在皖江遇到阻礙,江州重鎮也在加強防御,水軍東下暫時遭遇阻礙。而自己這邊,淮水也算得上是一道天塹。
至少對面的壽春和楚州這兩座重鎮并不好攻伐,當年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都在此吃過苦頭。
面對這個情形,虞允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爺,雖然張浚被撤換,但軍中仍舊不乏動搖之將,暗中拉攏,興許……”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