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關《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觀眾的褒貶不一,喜歡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也有。 作為大陸第一部反映創業的電影,《中國合伙人》顯然做得不夠好,尤其它選擇的還是新東方這種被人各種詬病的公司作為原型。 可單純從電影角度出發,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場景美工服裝很牛,細節絕對到位。 影片中的80年代初的大學氣氛生猛熱辣、銳意進取,恢復高考后的一代人堅信自己是牛逼的有才的,能改變世界有理想有使命的,最好的院系是文史哲而不是經管金融,文藝得很。 流行的是顧城北島《朦朧詩選》 Robert Frost 鄧麗君崔健。認定了姑娘就死命追,不撞南墻不回頭。 剪輯很明確,沒有廢鏡頭,節奏也很適合大眾觀賞,講愛情就慢慢的營造氣氛,講商戰則凌厲快速,講笑話吐槽都安排的恰到好處。 演技方面,除了個別扮演學生的,基本沒什么值得詬病的地方! 故事方面沒的說,有人這么評評價陳可幸‘如果你想看到一個好故事,可以看陳可幸的電影!’ 當然,指的是他親自指導的電影,監制的另說。 “陳導,難道在中國,成功就是有成功的事業和金錢么?您不覺得這樣的成功未免太過狹隘?” 那位南都的記者依然不依不饒。 “怎么說呢,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我在三年前創作的,當時我在美國,里面有很多場景,包括對成功的定義都是我那時候的想法,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句,這部電影所反應出的正是當下中國人認為成功的某一種形式!雖然會讓大家覺得有點心寒,但我還是要說這句話!” 沈臨想了想,‘老實’回答道。 “可是,電影是給人類造夢的!它是藝術!他不應該反映出這種意思!拉康曾經說過‘鏡像階段是指一個人在6至18個月之間…” “我明白你的意思,拉康的書我也讀過!” 打斷了記者的裝逼行為,沈臨沖著臺下的學生保證道:“這部《中國合伙人》在價值觀方面有點欠缺,但從電影的角度來說,絕對稱得上良心制作,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導演的用心程度!我建議大家可以到電影院看一遍。” “至于這位記者,你不太明白市場化對于我們電影人的壓力,你拍一部電影,卻不想著賺錢?可能嗎?” “別跟我扯什么夢想,我說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這部《中國合伙人》賠本了,陳導從此絕對接不到任何大制作電影的拍攝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