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街面上講的都是葷的嗎?” “也不都是也得分場合。” “對,可能會有女眷。” “女眷是不能出現在那里面的,只要有女的,肯定被轟走,我覺的這是藝人保持最后一點自尊的手段了,當著人家婦道,咱不能撒春。” 郭得綱很明顯來了興致。 “后來到了茶館了,那就不一樣了。” “茶館那是人家老板包的地,人家要付房租的…” “我能請你,就是看中了你的水平!您一個月拿多少錢包銀(報酬),我必須得讓茶館的老板認可我!” “對!” “到了茶館,身份就不一樣了,那比起街面上的藝人地位就高上了一些,至少我有個舞臺了。” “整個民國期間都是如此!” “而且相對來說,相聲藝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你相聲說得再好,在茶館你也是倒數第二個節目,壓軸的永遠是唱大鼓的!這個我們要感謝侯寶玲先生,張壽成先生說‘侯寶玲是相聲的功臣’,說得就是這,打從侯先生開始,相聲能攢底了!” “這個過程我覺得很重要,其實很多經典節目都是這段時間出現的,也出了不少的名家,津門五檔相聲、常氏家族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 “然后就到了八十年代,電視媒體開始興起了,出現了大批的相聲演員!” 說到這,郭得綱特意停了一下。 “我知道您對這段歷史憤憤不平!” 馬棟笑著打趣。 沈臨也笑了起來。 郭得綱在《論相聲五十年現狀》里狠狠的把這段時間出現的相聲演員們批評了一通。 “哎!我現在不像當年那么憤青了,其實回過頭看,存在即是合理!如果當初我是那會的青壯年演員,我也得這么干,我不這么干,我還能怎樣?” “嘿嘿,所以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