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由校還真是游戲興奮了。 之前怎么就不知道還有這種書? “皇上,可是知道,唐朝時期長安城的宮殿僅僅10個月就完工了,后來,李世民賞魏征的正堂是從宮里拆了一個殿,然后前后五天就由拆到建的蓋好了,不僅速度快,質(zhì)量還特別好!”張好古在一邊補充道。 “朕,倒是越來越好奇了!”朱由校搓了搓手:“師傅,有這種書,你應該早點告訴朕才是!” 張好古則是笑了笑:“是臣的疏忽!” 《營造法式》這本書幾乎代表著中國古代建筑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較高階段,根本就不需要去專門去生產(chǎn)什么特殊的材料,而且比例科學合理,標準材截面的高寬比必須是3:2! 建筑整體的尺寸,不管是橫寬、進深、高度、坡度,都是標準材的倍數(shù)或者分數(shù)。 最牛逼的是,這個比例非常科學,跟現(xiàn)代建筑的力學計算相符,受力更均勻合理,幾百年之后,許多唐宋古建筑依然堅挺。 但是,到了清代時,不僅談不上比例一致的標準材了,甚至建筑比例也由科學的3:2變成了6:5甚至5:4,接近正方形。 屬于倒退了幾百年了。 唐宋到明清,歷史經(jīng)歷了很多大變化。 最猛的就是蒙古人全世界折騰,技術書籍和那些口傳心授的匠人傳統(tǒng)和智慧都沒能流傳下來,相當于核心技術失傳了。 永樂大典雖然說抄錄了《營造法式》。 不過,等到朱由校把書拿過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有些傻眼了,這書上的每一個字他都懂,但是,湊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這里面全都是行業(yè)術語,全是黑話。 朱由校感覺一陣陣頭疼。 “陛下,倒也不用著急,咱們可以慢慢來!”張好古笑著開口道:“臣以為,不如這樣,在京城找找看,有沒有唐宋時期的建筑,咱們拆了,然后,再來反推一下!” 這本《營造法式》在后世也是流傳了下來,當時想要破譯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最后在津門發(fā)現(xiàn)了一座保存極為完好的遼代木構觀音閣。 然后,梁思成和林徽因?qū)φ者@《營造法式》和觀音閣的建筑一點一點的反推書中的密碼術語,這才挖掘了其中的秘密。 大宋和大明之間還差了一個大元,直接斷檔接近一百多年,書雖然保留下來了,但是,里面的行業(yè)術語基本上已經(jīng)是沒有多少人能看懂了。 張好古是相信朱由校的木匠天賦的。 讓這孩子好好研究,琢磨琢磨,沒準兒真的能破譯其中的行業(yè)術語。 有些祖先流傳下來的經(jīng)驗,如果可以最好還是發(fā)揚光大,做好了再來慢慢改善,那就開始建立大明的標準化流程。 第(1/3)頁